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吸引众多海内外作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19日15:59 来源:南京日报

  由南京市文联、南京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实施、《青春》杂志社承办的“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自6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报名者,最终有11位青年作家、批评家、翻译、导演入选。他们将在3年时间内获得津贴,从事相关文学创作。昨天,他们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感叹南京文学氛围浓厚,这个“计划”更是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动力和平台。

  南京作者:

  注意力将更多聚焦南京

  签约者中,有几位是南京人,他们看到“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启动的消息,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作为新生代南京作家,曹寇已经出版了《喜欢死了》、《越来越》、《屋顶长的一棵树》、《十七年表》等多部作品。评论界称赞“他的语言像剃刀一样锋利,能轻而易举地切开现实生活的赘肉”。“每年都有津贴呢,对靠稿费生活的人来说肯定想要啊。”曹寇开玩笑说。他告诉记者,入选该计划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荣誉,对文学创作更是有推动作用,“平时虽然也写,但比较缺乏纪律性,缺乏自我约束,容易产生惰性。现在就更有动力去坚持创作。”

  青年女导演宋方是贾樟柯的学生,她的长片处女作《记忆望着我》讲述了一名年轻女性从北京回到南京看望年迈的父母,片中主人公讲的都是南京话。这部作品入围多个国际影展,并摘得多项国际大奖。这次入选“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让她有机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南京,以南京为核心创作一个剧本。“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想跟南京有更多联系,这次的入选是一个契机。”宋方说。

  海外作者:

  南京文学氛围特别浓厚

  “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吸引的不仅是南京作者,报名者中有很多来自外地,甚至海外,最后有不少人入选。

  来自美国西雅图的艾瑞克,如今是中国当代文学英语杂志《路灯》的编辑总监,他从2006年起正式投身文学翻译工作,译作包括苏童、毕飞宇、余华、王小波等著名作家的小说和杂文。他和翻译团队对当代中国文学的了解、语言的认知和艺术感悟都很出色,翻译既准确又文学,有艺术韵味,可以保证英语阅读者感受到中国文学的魅力。

  艾瑞克告诉记者,南京作家始终吸引着他的目光。“虽然我住在北京,但觉得南京很特别,文学氛围浓厚。这次来到南京,见到了很多老朋友,也见到了很多久仰大名的作家,很高兴。”他计划将更多刚开始崭露头角的新生代南京作家推向世界文坛,“我喜欢比较个人化、实验性的写作风格,南京有很多特别好的作家。”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黄平虽然从上海来,但平常工作对南京的文学、文化比较关注,“假设没有‘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的支持,我也同样会关注南京文学,南京是中国文学的中心城市之一,作为一个当代文学研究者不可能不关注。这个计划一方面提供物质支持,一方面提供文化交流平台,是非常好的机会。”

  评委:

  为入选者提供合适的“温度”

  著名作家叶兆言是“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评委之一。“能入选的肯定是优秀人才,毫无疑问。”他把“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和入选者的关系比作“鸡蛋、石头跟温度”,“这次的计划提供好的温度,入选者究竟是鸡蛋还是石头,就要看他们自己了。温度是不可能让石头变成小鸡的,而鸡蛋有了合适的温度,就可以孵化出新的生命。”

  从踏上写作道路到成名,往往要经历很多坎坷,叶兆言表示,自己曾经是一个非常渴望机会的人,现在入选者们有了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把这个机会用好。“从我个人写作的经历来看,有一个可以安心写作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南京能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真是非常好的事情。”本报记者 邢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