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三大出版工程”: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基础性工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18日07:3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 健

  为整理和研究本民族的美学与艺术遗产,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自上世纪末以来,用整整25年的时间,在国内学术界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完成了“三大出版工程”:《中国历代美学文库》(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学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安徽教育出版社)。三套书共计25卷,1700多万字,其中,《中国历代美学文库》由北京大学组织全国3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140多位学者历时12年完成,是中国美学和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的一座思想库和资料库;《中国美学通史》是目前国内首部大型美学通史型著作,全面展示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呈现了中国美学精神的基本精神、理论魅力和总体风貌;新近出版的《中国艺术批评通史》,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填补了我国艺术批评理论通史著作的空白。在日前北京大学举行的“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三大出版工程”座谈会上,来自全国的50余位专家学者从理论价值、学术影响、研究经验等多个角度对三套书的出版进行了深入研讨。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与会者认为,三套书以全面的内容覆盖、科学的构架、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典籍、详实的史料、精准的剖析、独到的见解,实现了国内美学领域诸多突破,是“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百科全书”,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新世纪北京大学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此次编纂工作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叶朗表示,三项工程由北京大学牵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华书局、中国艺术研究院等30多所高校和学术机构的200多位学者参与。在当今学术界的浮躁氛围中,这个团队气定神闲、排除干扰,数十年来于传统中爬梳剔抉,寻觅中华审美和艺术的真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这样的精神难能可贵。叶朗认为,该书的出版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提倡在重大工程中组织集体力量团结协作,对于在学科建设中提倡不同单位学者之间的团结协作,对于在今后推动综合大学与艺术院校的合作,推动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都很有现实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视文献资料的整理,这需要付出极为艰苦的劳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理论财富,美学和艺术资料都极为丰富,但在叶朗看来,这些财富和资料极其分散,很多书籍不易寻找,这给研究中国美学、中国艺术的学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本国的学者如此,对国外的学者更是如此。西方学者至今对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十分隔膜,资料难找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没有文献资料的建设,继承和弘扬文化传统就会变成一句空谈。”叶朗说,“而这也是《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出版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当下文化艺术界重视艺术创作、轻视理论研究的现象,叶朗认为,中国传统艺术是本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深刻的精神内涵,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发掘。目前,对于传统艺术究竟好在哪里,我们还是说不太清楚,而且在艺术研究中,有一种用西方的艺术理论来解释中国艺术的偏好,显示出对本民族艺术理论的价值缺乏认识、缺乏信心。可以说,正是艺术理论研究的不足,对艺术批评传统重视不够,影响了我们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也影响了我们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国美学通史》和《中国艺术批评通史》的出版,就是希望能在这一方面发挥作用。

  对于25年的孜孜以求、艰辛探索,叶朗表示,“这体现了一种埋头苦干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以《中国历代美学文库》为例,团队先后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加工和删改,1993年全书的初稿就集中到北京,到2001年才定稿,加工和修改的时间用了8年。整个文库从正式启动到出版,整整花了12年。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表示,北京大学在美学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是现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发祥地,从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开始,就形成了美育教育和重视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三套书由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组织编著出版,是新世纪北京大学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体现了北京大学在人文科学研究中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