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文学不是痛苦的解药 它是心灵的杠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16日15:19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武汉)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颖 通讯员侬艺璇 刘棉


  14日,75岁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出现在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上。这位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魅力非凡,现场楼上楼下几百个座位全部满座,过道上也挤满了读者。1个半小时的演讲互动中,没有人起身走动,因为一旦出去,就再也没法拨开人群挤进来了。

  伟大的作品只表现人性

  头顶“诺奖得主”的光环,勒克莱齐奥想拉近与中国普通读者的距离,仍需要花心思。显然他对此很在行,开场两句话,就让全场听众“一惊一笑”。

  “今年,我的人生就要步入第76个年头。”他话音未落,观众席里就传出惊呼声。他接着说,“但这并没有让我感到生命逼近终点的忧伤,因为我还可以跟年轻人犯同样的错误。”听到这句,全场大笑。

  勒克莱齐奥演讲当天,法国刚刚遭遇恐怖袭击。当读者提到这一点时,他说,世界存在不公,但冲突只会让苦难的人更加苦难,解决冲突需要大家携手,共同面对危机。

  文学如何能够安抚心灵?他表示,“文学不是任何痛苦的解药,也无法对抗生命的威胁。”他指出,历史上,伟大小说中的主人公都不是道德的典范。 “若想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的作品中寻找行为的榜样,将是徒劳甚至可笑的。但是,每当人们的心灵有需要时,文学又能成为最有力的杠杆,给人力量。它表 现出的人性,能给人坚定的信念、指出未来的道路。”

  先住进荒漠再描写大海

  勒克莱齐奥在全球3个不同地方生活:中国南京、法国、非洲的毛里求斯。曾有评价说他“一直在旅行的路上”,写作经验是源于旅行吗?“我不在旅 行中写作,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他回答,“我写大海最好的时候,恰恰是在美国的荒漠中,远离大洋2000公里之外。看着窗户照进来的光线,我可以想 象一片海域,一些海女在捡鲍鱼;我写非洲人的时候,是在巴黎的图书馆,一间没有窗户的小隔间里。在墙面围合有压力的空间中,我的灵感如地下的熔岩一般奔 涌。”

  一位大学教师问勒克莱齐奥为什么写作。他幽默地说,因为我无法像士兵一样去战场,也无法像你一样成为一名科研人员,我只能干这个!随后他借用巴金的话“写作是因为美丽的人生太短暂”,他强调说:“写作,能让生命更充实。”

  对话勒克莱齐奥

  问:获得诺奖后,您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勒克莱齐奥(以下简称勒):我仍然用钢笔和白纸写作,没有什么虚荣之心,所以生活上没有太多的改变。


  问: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如何抽出身来保持内心的宁静?

  勒:很多人拥有现代的先进产品,但是生活可能非常空洞。我觉得生活既需要这种先进的物质媒介,也需要有实质性的内容。

  问:你对中国文学很了解,孔子、杜甫、李白等都信手拈来,中国文学在法国有多大的影响呢?

  勒:我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中国文化是一座丰碑,欧洲人翻译中国作品从1850年左右就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文学当然是应该被推广的。当然,普及中国或东方文化,还需要各国共同的努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