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文艺家怎样才算“深入”生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16日12:20 来源:湖南日报 龚旭东

  今天本版讲述的著名诗人周瑟瑟的故事,是当下文坛不多见的作家主动亲近乡土、接地气的典型,他之所以获得“中国杰出诗人奖”,正是因为“他热爱传统农业,倾心于田野,古道热肠又洁身自好”,也因为“他提出重建中国诗歌启蒙精神,以诗人的批判态度介入公共艺术,以田野调查的方式进行平民教育、乡村建设与诗歌启蒙”。周瑟瑟的成长与创作历程,是很有启示性的。

  自新时期以来,文学拨乱反正,从一味作为政治宣传工具逐渐回归到作家的自我表达,完成了一种历史性的回归转折。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作家一味沉溺于小我、私我,毫无社会、历史、文化关切与情怀,漠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他们的写作在情感与心灵上与时代和人民十分隔膜,因此他们的创作完全与国运民瘼、苍生疾苦绝缘,更谈不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当下,文艺家如何接地气、重建与民众、与乡土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针对这个问题,人民开出的药方常常是“深入生活”。这个药方当然是好方子,但如何服用、如何让好药方产生好疗效,似乎有必要理清楚。

  近日,由省文联主办的“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出发仪式在长沙举行,120名文艺家分赴花垣县十八洞村,泸溪县浦市镇,怀化溆浦、洪江,邵阳武冈、城步等地采风创作,“演绎武陵山片区千百万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故事”。这样的采风创作固然是需要而且必要的,可以增强文艺家对现实生活的熟悉了解,但仅有这样的采风创作,还远远不够。

  笔者在听到文艺家要“深入生活”这个熟悉的词语时,常常感到大惑不解:我们每个人不都是时时刻刻生活在生活之中么?还要怎样才算是“深入”生活呢?走马观花式的采风创作就是“深入生活”吗?周立波、韩少功、向本贵等长期生活在农村并创作的作家当然是难能可贵的深入生活,但有多少文艺家能够或可能这样做呢?文革时将知识分子都赶到农村去也并没有产生出多少传世佳作来呀。可见,对于“深入生活”,人们是存有根本性误区的。

  笔者认为,对文艺家们来说,“深入生活”首先是一个思想观念和态度问题,即在情感上、态度上能够亲近、关心、关注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民众与乡土,在日常生活中和精神层面上珍视自己与家国、百姓、乡土的血肉关联,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而不是概念化地找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感受。其次,“深入生活”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只要情感上、态度上有了认同感,就会时时处处在日常生活中和精神层面上去细心体察、体会、体验民众的各种情感、心理与心灵状况,与家国、百姓、乡土的血肉关联才能在创作体验过程中密不可分地融为一体,这种心理体验上对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深入”,才是“深入生活”的实质内容,才不会概念化地、外在空洞地走过场。因此,“深入生活”首先是一个心理层面和精神意义上的思想行为过程,而不是一种简单化的外在化的身体时空移动。

  周瑟瑟回归乡土的启示性恰恰在于,他对故乡家园及乡民们的情感依恋与心理认同,他提倡并身体力行的“诗人田野调查”,重建了他与故乡、与历史文化传统的血肉联系,进而改变了他创作态度、写作心态与视角。他的创作成绩的取得,与这个基本点密切相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