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张炯:科学地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06日08:30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高瞻远瞩,从国内外的宏阔视野,密切联系当代实践,对我国文艺工作提出系列的指示和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其主旨就在于要科学地健康地发展和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

  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他还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正是从文化的宏观中来看待文艺的发展和繁荣问题。我们知道,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文化的最有力的媒介。文艺通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艺术境界表现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爱好,其中就反映有一定时代的哲学、道德、法律、宗教、美学等观点以及民俗文化等等。一部《水浒传》或《红楼梦》就相当充分地反映了产生它的时代的各种文化,并影响无数的读者。新中国建立后,像童话《金色的海螺》《小布头奇遇记》、小说《青春之歌》《红岩》、长诗《雷锋之歌》《复仇的火焰》等许多作品,都影响了数代读者。可见,文艺作为人类精神凝结的花朵和照亮人类前途的思想灯火,不仅能够体现民族的灵魂,也能够铸造民族的灵魂。文艺是无国界的。由于它能够满足人们普泛的审美需求,在今天的时代,各国的文艺都已成为全世界的精神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指出,在当代,各民族的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当今文艺构成每个国家的重要软实力。文艺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文艺工作不仅包括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也包括文艺制作和传播的系列环节,还有服务于制作文艺的相关工作,例如舞台设计、影视拍摄、文艺书籍和报刊出版,都需要有关方面的各种工作人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我以为,忽视或轻视文艺工作,就是忽视和轻视人民的审美需求,就是忽视和轻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就是忽视或轻视国家除了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所以,文艺是否繁荣,是否获得健康的发展,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关系到当今和未来时代读者与观众的精神成长和优化,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力及其贡献。

  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力量。在历史上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积极创造者。尽管在剥削阶级统治下,劳动人民往往被剥夺了创造和享用文艺的可能,但民间创作的人民文艺仍然历代不绝。各国的文学艺术史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固然是人民的创造,各民族的史诗、民间故事,像希腊和印度的史诗,像我国的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也都是民间的创作,并在长期流传中得到不断加工和优化。今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做主,人民理所当然要成为创造和享用文艺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他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大家知道,社会主义谋求的就是人民的利益。为社会主义服务与为人民服务是完全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还说,“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一,人民需要文艺。第二,文艺需要人民。第三,文艺要热爱人民。他对文艺为什么要为人民和文艺怎样才能真正为人民,做了深刻的阐述,从而发展了列宁和毛泽东关于文艺与人民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人民中蕴有许多文艺创作的天才,在社会主义时代正是从他们中不断成长起杰出的文艺家。人民群众对文艺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是文艺发展和繁荣的客观动力。在当今网络文艺勃起的时代,更多从群众中涌现的文艺人才获得新的广泛成长的平台,对于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普及,尤不可忽视,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与培育。而文艺也只有作用于广大的人民,才可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力,通过人民的行动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历史创造的巨大物质力量,从而实现文艺的最大正能量。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体现着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坚持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文艺工作者深刻认识时代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就是要文艺工作者心中时刻有人民,要深入人民群众之中,重视人民的审美需求,要了解和表现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业绩和他们的心声与愿望,要鼓舞人民为历史进步去做不懈的努力。文艺的题材自然是广泛多样的。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乃至幻想的未来世界都并非不可以写。但不论表现什么题材,都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人民的心声和愿望,以及人民的健康的审美理想与追求。而不应该相反。必须认识,与人民保持血肉的联系,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与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最坚实的保证。

  三

  文艺的繁荣与发展,必须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社会主义文艺既是人民的文艺,就不能不考虑人民群众广泛的审美需求,既要有普及性的文艺,也要有提高性的文艺。提高与普及、质与量都是矛盾对立的辩证统一。文艺的发展史表明,没有数量也不可能出现高质量的文艺产品。李白和杜甫,产生于盛唐时期的众多诗群之中。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父子,产生于韩愈、柳宗元的“文起八代”之后。而《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杰作,正与明清小说创作高潮的蜂起分不开。积极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并从中培养和发现有前途的文艺人才,这是提高文艺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有了量的普及,并非质就自动提高。这里,还需要文艺家不断增进自己的才华,需要文艺家十分重视产品质量提高的自觉。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必须克服浮躁的弊病,精益求精。他说:“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所以,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习近平总书记非常生动地说:“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这就把重视提高与兼顾普及、重视质量与兼顾数量的关系,讲得很清楚。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批评当前我国文艺创作中存在的不良倾向。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 这些创作现象,都是极为不利于文艺的健康繁荣和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批评都是切中当前文艺弊病的金玉之言,值得我国文艺工作者牢记于心,置之座右,时刻加以警惕,加以克服的。须知一部精益求精的高质量的作品,足能以一顶百,以一顶千,足以成为经典之作而垂范后世,播于世界。戒除浮躁,重视质量,加强精品意识极为重要。

  四

  文艺从来都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彼此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方面。文艺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使自己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对读者和观众潜移默化,陶冶人心。因而,文艺在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优化人们的道德情操,铸造人们的精神魂魄上,具有哲学、政治、伦理等非审美意识形态所缺乏的特殊功能。梁启超曾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一文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可见百多年前的“维新派”就已经十分看重文艺在传播新思想以变革社会、变革人们精神状态的独特作用。

  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繁荣起来,而在社会中许多人的思想境界却低下去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他把追求真善美作为文艺的永恒价值,并强调文艺应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总书记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我们奠定了当今社会主义中国精神追求的重要规范。它既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也吸收和借鉴了其他国家积极进步的文化思想,体现了我国新的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历史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其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他认为,“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他还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他反对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盲目地“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倾向,主张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含、推陈出新”的方针。我体会,当今的中国精神就是要在历史纵向与世界横向的交叉坐标上,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既传承民族精神血脉,又开放进取的现代价值取向,既坚守爱国主义,又主张与世界和谐相处,共建人类共同体的大同精神。它标志当代中国精神的高度,也应该是我国文艺思想需要追求的精神高度。只有这样,我国文艺才能不独以真善美相统一的精美的艺术性唤起人们审美的怡悦,也能以高度的思想性获得全球人类的热切共鸣,从而为世界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当然,发展和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还需要其他一些条件,包括正确处理好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经济、文艺与文化、文艺与科技的生态关系以及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等。而正确处理文艺与人民、文艺中的质与量、文艺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身就需要也能够做出努力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