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诗歌学会在四川渠县举行授牌仪式,正式授予渠县“中国诗歌之乡”称号。台湾诗人郑愁予,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程步涛、杨牧,诗人臧棣、敬文东、桑恒昌、大卫等近100名诗人学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渠县古称賨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从古賨人的《巴渝舞》、《竹枝歌》经秦汉到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各个历史时期均有诗歌诗词流传的记载,仅宋元明清就有诗词诗歌40余卷。习诗、吟诗成为渠县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景观,培育了杨牧、周啸天、许强等享誉文坛的诗词名家。
近年来,渠县确立了建设“川东经济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坚持实施精品战略,推出精品力作,培养文化领军人物,文化事业和诗词艺术实现了大发展大繁荣。青年诗人妩媚、冰澜、静水、未央等诗作层出不穷,诗词文赋溢彩流光。2012年以来,全县有诗文诗歌集40余部问世,创历史新高。中国诗歌学会在授牌时如此评价渠县:“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唯有诗歌才能命名,生命通道是长长的诗行,汉阙是他的标点,燕子是他的拼音,人,是他的感叹号!……诗歌在渠县,有火焰一样的明亮、温暖与灿烂,无论城乡学校,还是黄发垂髫,皆有诗的蒲公英在舞蹈。”
作为渠县人的我国著名诗人杨牧,不仅以“新边塞诗”闻名遐迩,一首《我是青年》更是影响了一个时代并将继续影响下去。他的人生充滿传奇,从四川渠县到辽远的新疆,其羁旅生涯本身就是一部动人的长诗。在渠县被授予“中国诗歌之乡”称号的同时,由中国诗歌学会和中共渠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设立并启动的“杨牧诗歌奖”,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渠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苟小莉表示,渠县将以获得“中国诗歌之乡”命名为契机,进一步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建立渠县诗歌馆、打造流江湿地公园文化广场和设立诗歌墙、诗歌碑等,成立渠江诗社分社、办好“杨牧诗歌奖”、鼓励和引导创作更多反映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优秀作品,推动宕渠文化事业更加繁荣。
授牌仪式后,渠县举行了“知名诗人咏渠县”诗会。郑愁予、桑恒昌、大卫、姬国胜等5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和渠县本土诗人,共赴诗歌的盛宴。一时间,新诗旧韵各擅其胜,老将新秀异彩纷呈,而渠县,理所当然成为诗会的关键词。
附:渠县诗歌之乡授牌词
我们不能仅仅用神奇来形容这块土地,一如我们不能仅仅用勤劳来形容这里的人民,他们已经超越了具体的词,他们像流水一样清澈,像花朵一样绽放。云在这里更白,山在这里更青,水在这里更绿,鸽子在这里更像鸽子。蓝蓝的天空下,黄花菜也有梦想。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唯有诗歌才能命名,生命通道是长长的诗行,汉阙是他的标点,燕子是他的拼音,人,是他的感叹号!渠县,无论新诗,还是旧诗,均取得累累硕果,而作为渠县人的杨牧,其《我是青年》影响了一代人并将继续影响下去。诗歌在渠县,又有火焰一样的明亮、温暖与灿烂,无论城乡学校,还是黄发垂髫,皆有诗的蒲公英在舞蹈。我们见证了这块土地的盎然诗意,我们期待这块土地作为中国梦的一部分幻化出更美的云彩。鉴于此,特授予渠县“中国诗歌之乡”称号。
中国诗歌学会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