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变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03日08:45 来源:光明日报 黄爱平
《四库全书》(部分) 资料图片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它著录书籍3461种,存 目书籍6793种,总计达10254种,囊括了从先秦到清代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在18世纪,像《四库全书》这样的文化巨制,不仅在中国,就是 在当时的世界上也绝无仅有。

  《四库全书》修成以后,为了保管和利用,乾隆皇帝先后下令将其中著录的3000余种书籍抄成一式七部,每部均为36000余册、6100余 函,分别收藏于仿造宁波天一阁规制而专门建造的七座藏书阁中。这就是著名的四库七阁,即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盛京 (今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以及江苏镇江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和浙江杭州的文澜阁。然而,近代以来,清朝统治由盛转衰,列强入侵,战乱不断,整个中国社会 都陷入动荡不安之中,七阁《四库全书》也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历史命运。其中,尤以文澜阁《四库全书》聚散离合的经历最富传奇色彩。

  乾隆五十五年(1790),江南三阁《四库全书》抄成送藏之后,江浙两省的地方官员遵照乾隆帝的旨意,选择专人掌管各阁书籍,并允许当地士 子进阁借阅抄写。由于《四库全书》中收有不少当时社会上已经失传的珍本、善本,因此,前往阁中看书、抄书的士人络绎不绝,盛况空前。但好景不长,太平天国 运动发生,文宗、文汇两阁《四库全书》被毁,文澜阁《四库全书》也遭遇厄运。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军队第二次攻打杭州,文澜阁在战乱中倒塌, 阁中珍藏的《四库全书》大量散佚。当地著名的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在杭州城西的留下镇躲避战乱,发现市集上一些卖食物者所用的包装纸居然是《四库全书》 的书页。他们大为吃惊,立刻开始捡拾搜寻,当即收集到数十册。又立即招募年轻力壮者数人,冒险前往杭州,到文澜阁废墟上翻捡搜寻,并把找到的书册连夜运回 留下,每晚都要奔波往返数十里。有时在途中遇到太平军盘诘,就以收购字纸为名侥幸过关,以致太平军都知道这些有字之纸能够卖钱,纷纷把战乱中幸存的断简残 编,捆载驮负,出售给丁氏兄弟。为扩大搜寻范围,丁氏兄弟还委托书商协助收购。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总计从战乱中抢救出8000余册文澜阁的散佚图书,约 占《四库全书》原有数量的四分之一。

  光绪七年(1881),清政府拨款重建文澜阁。文澜阁《四库全书》回归原址。丁丙、丁申兄弟又着手补抄工作,从光绪八年到光绪十四年,历时 7年,共抄补缺失书籍2174种,补足缺卷书籍891种,计26380册,合之劫后余生的8389册阁书,总数达34769册,大体恢复了文澜阁《四库全 书》的规模。1911年,浙江公立图书馆建成,文澜阁《四库全书》移至该馆保存。其后又经过几次补抄以及整理,江浙三阁仅存的这部《四库全书》终于得以恢 复原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图书馆立刻对文澜阁《四库全书》的转移作了安排。7月底,140箱《四库全书》连同浙图和宁波天一阁的善本 图书,共计228箱国宝,开始了充满曲折的大搬迁。一批批护宝人员带着这些珍本秘籍,从杭州出发,时而水路,时而陆路,先到浙南,继往贵州,1944年又 转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历经辗转搬迁的文澜阁《四库全书》终于在1946年完好无缺地回到了它的故乡杭州,由浙江省图书馆珍藏至今。

  (黄爱平,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