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电影《巴彦岱》乌鲁木齐热映 观众赞真实感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27日16: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电影《巴彦岱》乌鲁木齐热映观众赞真实感人
电影《巴彦岱》剧照。 剧组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27日电 (记者 史玉江)取材于著名作家王蒙在伊犁生活往事的电影《巴彦岱》10月中旬登陆新疆影院后,各族市民观影积极,反响热烈。很多观众直言该片“真实感人”、“有现实意义”、“不看真是遗憾”。

  党员干部师生自发组织观赏

  10月13日,《巴彦岱》乌鲁木齐首场公映吸引了新疆各族群众200余人现场观影。“巴彦岱的故事太真实了,我好几次都止不住眼泪。”当乌鲁木齐市民古丽米热·卡德尔看完电影《巴彦岱》的放映时发出感慨,并分享到朋友圈。

  “我从影片中体会到,如果闭塞自己不去了解对方,就永远无法认识对方,同时会产生一些猜疑和隔阂。王蒙虽然身份、阅历、时代不同,但他们都身体 力行认真地践行民族团结。如果没看真是一种遗憾!”在本单位会议室组织党员观看《巴彦岱》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副主任何国庆表示,主人公“老王” 的原形王蒙曾经在新疆生活了16年,他熟练掌握了维吾尔语,至今虽已80岁高龄,他还被维吾尔族许多同胞视为亲人和朋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巴彦岱》还先后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高校集中放映,教师和学生反响热烈。出生在伊犁的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学生迪丽娜尔告诉记者,影片中的自然风光和民俗表现得很真实,人物幽默乐观如自己的邻里,太亲切了。

  观影后,新大学生自发编写的文章《一部带你走进维吾尔人心灵的影片》在新大团委微信平台广为传播,当日即有一千多人在阅读,点赞者众多。

  真实、亲切,新疆本土难得的好影片

  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学军在接见电影《巴彦岱》主创人员时曾表示,电影《巴彦岱》接地气,很有意义,是一部杰出的作品,主创人员为新疆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并希望宣传好这部影片,在新疆各地院线放映,尤其是农村院线上映。

  乌鲁木齐地税局局长闫奇向中新网记者表示,观看了《巴彦岱》,感觉很真实,亲切,平淡中透着力量!是新疆这些年来,描写民族团结影片中,不可多得的好片子,感谢为我们这些生在斯,长在斯的新疆人提供了难得的回忆过去的好影片。

  新疆外(侨)办主任助理吴曾红则认为,影片几处前后衔接非常巧妙,比如“老王”被下放巴彦岱劳动,是罗书记在大桥上接他;后来,罗书记被打成“右派”,则是老王到桥边送罗书记。

  自治区纪检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干部孙宏俊告诉记者,影片用特别简单的、类似于喜剧的表现方式,描述了老王从北京来到巴彦岱这个村子,跟当地的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这样一个场景,让人看起来非常愉悦。

  在表现和谐民族关系上是一个突破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敏认为,《巴彦岱》在表现和谐民族关系上是一个突破。以往的新疆片多侧重表现新疆风光和歌舞,而该片则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以及汉族文化与维吾尔族文化的相互影响。“虽不言民族团结,但民族相爱的真情自在其中。”

  “这部影片在显豁的层面,图绘了一种融合了族际差异的文化边界,并敢于直面族际交往这一极具社会意义的现实问题。事实上,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而言,所有的边界,既是屏障也是交流与交换之地。我们的民族电影生产的确需要一种对差异文化生活的‘相互模仿’。”

  新疆文联主席阿扎提·苏里坦表示,影片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淳朴的维吾尔族民俗和当时各民族相互尊重、彼此欣赏的历史真实,“当地少数民族的善良、乐观使作家王蒙受益终身,这些一度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