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校园爱情和灰色中年的荒诞碰撞 张者新书《桃夭》新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23日12:41 来源:中国作家网

  10月18日,作家张者新作《桃夭》的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评论家李洱、作家张者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应红主持。

  《桃夭》是张者“校园三部曲”的最终篇章,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问世。小说从一位中年律师的离婚说起,讲述了一群曾心怀文学热忱的法学专业大学生,在30年后逐渐陷入中年危机的生活现状。重返校园参加同学会时,他们本想找到青春的痕迹,看到的却是“老”的影子,校园爱情和灰色中年碰撞出令人唏嘘的荒诞感。

  李敬泽认为,无论什么职业的读者,某种程度上都能从《桃夭》中看到人生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能够看到张爱玲所谓的“华美长袍下的虱子”。作者同时也写出了虽然有虱子,但大家还是愿意穿华丽长袍的心态。李敬泽特别提到《桃夭》中浓墨重彩书写的“同学会”,他认为同学会生动展现了普遍人性。张者把参加同学会各种人的心态都写出来了:有人展示光鲜亮丽,有人试图重寻美好时光,也有人在同学会中展示出心里的空缺和需要平复的焦虑。李敬泽认为,人到中年,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强烈感觉到某种焦虑和空虚,需要以某种方式去缓解或释放,张者在对于同学会这个特殊形式的描写中,糅进了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几代人的人生滋味。而模拟法庭则展现了小说的丰富性,这个法庭既体现了法律人意义上的困境,也展现了中国人意义上的困境,它展现了每个人名与实、所知与所行,心理生活的应然与实际的实然之间深刻的分裂。李敬泽说:“而且要命的是,在分裂中我们一点不痛苦、一点不拧巴,如鱼得水。”

  潘凯雄谈到,《桃夭》提出并试图解答一个问题,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在经过30年风雨洗礼之后,曾经的理想和激情还剩下多少,这些曾经意气风发的人又变成什么样子?邱华栋谈到小说后半部分的模拟的审判,认为作者以生猛的笔触和精妙的结构描写了这次模拟审判,让一部分人从精神上获得救赎。李洱表示,按照加缪的说法,未经审查生活是不值得表达的生活,张者用心咀嚼了自己周围的生活,写出当代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生活某种状态,并对这种生活进行审视。

  张者在谈到《桃夭》的写作时表示,许多读者认为通过审判能救赎自己,其实从结尾来看收效甚微,小说对于现状的种种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答。(王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