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用镜头守护乡土文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22日18:33 来源:人民日报 郑海鸥

  山西珏山,人们为拜月仪式制作土法月饼;福建南安,无法回家的游子会聚在一起玩博饼游戏……中秋节当晚,由央视科教频道《文明密码》团队推出的中秋特别节目《天涯共此时》,展现了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赏月、拜月、祭月的传统风俗,成为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文明密码》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档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型纪录片栏目。中央新影集团科技节目部主任、《文明密码》制片人兼总导演池建新说,把镜头对准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和普通人,这个“唯一”,不好做。

  两年前,当池建新开始策划《文明密码》时,反对、嘲讽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传统文化和现代人差异太大,没人看”“娱乐才吸引眼球,纪录片难有收视率”……

  “反对的声音恰恰给了我一些思考:说传统文化远去了,那媒体人就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说与现代人差别大,那就一定能在‘差异’中发现兴奋点。”池建新说做就做,遇到的困难也可想而知。然而,拍摄过程中的一些经历,更加坚定了他把节目做下去的信念。

  一次,节目组听说太行山区井陉县有个传承了几百年的独特民俗“打铁火”和“撵虚耗”,就安排了一位井陉县土生土长的导演去拍摄素材。“他拍摄完后感慨:真不知道家乡还有这样震撼人心的风俗,虚度年华了。”池建新颇为忧心地说,如此盛行的风俗都被遗忘了,以后谁还知道?

  此外,节目组到许多地方,竟然得到很多反馈都是“你们是第一个来这里拍电视的”。池建新表示,不论是当地人不了解自己的家乡,还是许多文化“藏在深闺人未识”,都让他们意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之重。用镜头记录和守护传统乡土,时不我待!

  那么,如何让这些乡土文化吸引观众的目光?池建新开始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文化类节目和纪录片的关注度普遍较低?而为何真人秀节目受到喜爱?

  “我发现,以前的纪录片也鲜有人看,而10多年前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圆明园》等纪录片却收获了成功,其关键之处,就是引入了故事化和悬念化,以当时观众喜爱的方式表达了纪录片内容。所以,不是传统的东西天生不被接受,本质上是我们的表达方式是不是符合现代人。”池建新还表示,如今真人秀节目比较受欢迎,则传递了观众乐于在“体验、感受、轻松”的氛围中去接受“说真话、讲真事、有人格”的节目。那何不把这些经验借鉴到文化类节目和纪录片中,取其所长、为我所用?

  于是,《文明密码》强化纪录片的“人格化”,以出镜记者真人秀的形式,参与到民风民俗项目中去,通过寻访、调查、体验表演,把静态的传统文化赋予动感和活力。比如,记者向紫砂大师讨教紫砂壶的制作,被师傅打手板,凸显了古法传承的严格;记者为表现合江古法酱油的特色,让师傅进行盲测验证……

  “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特别认同这样的表达方式,出镜记者代表他们去寻访,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不少观众称赞节目‘特轻松、有意思又长知识’‘唤起了儿时的记忆,很感动’。”池建新说,2014年,《文明密码》一跃成为科教频道2014年度平均收视率领先、影响力最大的栏目,“这证明有意义的东西也能有意思、有市场”。

  “两年多来,《文明密码》关注了四五百个普通人的故事,他们那昂扬不息的乐观、和谐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自信,或许就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密码。”池建新说,在越来越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同时,我们也更热爱手中的镜头,乐于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多做出一些努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