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徐刚:幻想哲学与人文忧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30日02:2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 刚

  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逐渐引起海内外的关注,而此次《三体》的获奖也是中国科幻令人欣慰的成就。作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领军人物,刘慈欣的作品因其宏伟的格调和绚丽的想象而广受赞誉。

  《三体》是近年来中国科幻领域最畅销的长篇小说之一,三部曲以恢弘大气的笔触描述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体文明”,评论界称其“为中国文学注入整体性的思维和超越性的视野”。西方的专业读者也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刘慈欣站在了无论任何语言的推测思索性小说的顶峰”。然而,似乎在一番“客套”之后,终于有人指出了问题的实质——还是将其视为一部讲述“中国故事”的“奇观”小说。加拿大作家麦家玮认为,“刘慈欣给我们展现了难得一见的、上世纪60年代的铁幕”。看得出来,人们对于中国的兴趣,还是远远大于对于中国文学乃至中国科幻的兴趣,这似乎符合西方对于中国文学的刻板印象,尤其是对于这样一部“文革伤痕体”的《三体》而言。

  不得不承认,在第一部中,整个《三体》作为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最耀眼的地方其实远远没有展现。因此我们可以更加期待刚刚翻译完毕、即将出版的《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以及第三部“死神永生”的读者反馈。这两部小说将会在“去历史化”和“去现实化”的抽象背景中讲述世界末日、星际战争、宇宙逃亡和人类命运的故事,相较于更加“中国化”的“地球往事”而言,这无疑是更加纯粹的科幻文学。

  《三体》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气势恢弘的奇崛想象以及这种幻想的自洽。作为“硬科幻”的坚定执守者,以重建科幻文学的信心为己任的刘慈欣在其瑰丽的幻想背后,深埋着令人折服的严谨理论依据。理论物理学家李淼甚至为此写作了《〈三体〉中的物理学》,以证明小说中的科学假设并非毫无来由。这一点对于科幻传统隐而不彰“科幻”与“奇幻”逐渐融合的当下文学至关重要。

  其次,《三体》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小说幻想背后政治哲学观念的演绎。《三体》宇宙观和文明观其实更深地来源于一种哲学观念。《三体》是基于“人性恶”的反思,发展出一套逻辑严密的宇宙社会学理论,即所谓的“黑暗森林法则”。这一精彩且富于想象力的设定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惊人相似:人的自我保全对应宇宙中文明将生存视为第一要务;所有权的排他性对应宇宙物质总量的有限性;人的语言不可信对应猜疑链原则;人杀死彼此的平等能力对应“技术爆炸”这个设定。可以说,刘慈欣在宇宙的尺度上展开了霍布斯的理论,而宇宙社会学则是人类社会学的一种放大,是在宇宙的维度上对于人类社会基本逻辑与价值的一种扩展。

  小说最为重要的地方在于,它不单是在讲述一种有关人类未来的伟大幻想,更重要在于考量一种政治哲学背后“人之所以为人”的朴素伦理,即通过小说的方式展开对于人性自身的反思。《三体》中,在“恒纪元”与“乱纪元”之间艰难生存的三体世界,在不稳定的时间运作中经历了200多轮的文明更迭,他们因不断应变以求生存而养成了冷静阴狠的性格。这个拥有昌明科技的高度文明社会,却并不拥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在这个专制的世界里,对于个体的尊重几乎不存在,而金属般的三体精神也更是以严酷无情著称。在此,无限的理性扩张到了一个绝对犬儒的姿态,这无疑是人类社会的镜像表征。

  《三体》想说的正是内在于人性的困境,即使到了人类文明有能力探索宇宙的时候,也依然会继续存在。由此可见,茫茫宇宙中值得记取的不是科技的昌明,而恰恰是文明注定消失以后顽强留下的人类“神迹”,人性中那些沉淀下来的美好,比如幻想、信念和伟大的爱情,这也是小说整体的悲剧气韵中令人欣慰的人性之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