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何向阳:心连心 你也能写出深入人心的作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25日07:45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 何向阳(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林露)作家如何去捕捉人物心中的奥秘?“没有其他奥秘,就是深入生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八个字好像很朴素,内涵却非常丰富。”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今天在人民网参加“文艺走进新时代——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名家对话”活动时说。

  何向阳对深入生活的理解有三个层次:一是接地气;二是挖深井;三是心连心。

  她认为,接地气,这是稍微浅一点的层次。现在是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时代,审美观念、思想意识、情感方式、表达渠道都在发生变化,作家也存在生活资源匮乏的问题。中国作协做了很多接地气的工作,如果哪位作家有写作计划可以申报,通过专家评选,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然后作家交作品出版。

  谈到“挖深井”,何向阳说,青年作家应该向柳青、赵树理、孙犁等老作家学习。柳青在50年代初期,担任陕西长安县的县委副书记时,辞掉县委书记到皇甫村,通过《1955年在皇甫村》这篇散文,可以看到他积累《创业史》的整个生活和文学的紧密联系。

  柳青还写过一封信,很少有人读过,是写给当年省委书记的,因为各种原因信好像最后没有到省委书记那里。这封信全篇没有谈文学,而是谈陕北人民怎样种苹果。一个作家关心陕北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这就是“心连心”。

  “虽然柳青是一个作家,但和人民、农民血脉相通。从这封信中可以读到他一颗滚烫的心。我觉得作家不朽,能写出影响人内心的作品,正因为他有这样滚烫的心。有这样的心,才能够和读者真正地相互交融。”何向阳说。

  何向阳还举例说,今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王蒙写了一部《这边风景》,是1970年代写的,他就是走进了新疆伊犁,和维吾尔族人和哈萨克族人一起生活,记录他们的生活。里面的那些故事人物写得非常鲜活,而且作品还翻译成维语。她说,“我到新疆,维吾尔族作家说,王蒙是他们最喜欢的汉族作家,是他们的大哥。王蒙的作品,能够深入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的维族人的心中去,这也是心连心。”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著名军旅作家周大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剧团一级演员六小龄童,著名电影导演张纪中,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等11位当代文艺名家,分别围绕“当代中国文艺的使命”、“人民文艺的力量源泉”、“创作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文艺精品”三个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