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李朝全:一座城市浴火重生的文学报告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8日08:1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朝全

  报告文学创作基本上有三个向度,一个是写现实题材的,一个是指向历史的,讲述多年前发生的历史往事,还有一个指向政论性的、注重思想性的报告文学。

  徐锦庚的创作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在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之间不断地换笔。《台儿庄涅槃》一书他试图把现实和历史打通,把以前发生的古事和今事贯通勾连起来。他寻找到了这样一个线索,就是描述台儿庄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写它浴火重生的历程,实际上写的是城市的历史。在血战台儿庄时国共两党合作,到了新世纪海峡两岸很多的历史恩怨逐渐消弭,重新握手了,国共有再次合作的趋向,那么在《台儿庄涅槃》这本书里存在着两个主题,作者除了表现抗战这一历史主题之外,他还要表现两岸正在逐渐走近的关系这一现实主题。

  徐锦庚写作的选择跟其他写抗战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家显然不一样,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包括《台儿庄涅槃》在内近期出现的一系列的抗战题材报告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品格,就是努力还原历史本真。一是采取了一种更客观的、唯物的、辩证的历史观来看待国民党抗战,来看待14年抗战历史。我觉得这是一个突破,也是抗战题材文学创作开始走向深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努力通过严谨考证校正历史。有一些历史的书写以前可能是错误的,有些原先对于抗战历史的判断今天看来是错误的。包括关于台儿庄血战,以前我们做得更多的是在遮蔽这段历史,慢慢地,我们开始还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挥的作用,历史书写更多地强调国民党作为抗战主力,到了《台儿庄涅槃》这本书,作者已不再简单片面地强调国民党在血战中发挥的主力作用,同时也突出了共产党在台儿庄血战过程中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参与了决策、谋划,包括写到周恩来会见李宗仁,为之出谋划策等等,这些以前被遮蔽的历史重新被揭示出来,体现了作者严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在这部作品里有很多详实的考订勘误。如王炳章师长最终是否自杀殉国,还是同日本侵略者同归于尽,作者做了严谨的考证。张自忠和庞炳勋的个人恩怨问题,到底有没有恩怨?是不是张冠李戴?作者都非常认真地通过当事人,通过李宗仁的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来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我们无法回到历史现场,但是我们可以无限地逼近历史真实。报告文学追求真实性品格,一定要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在还原历史真实方面作者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对史料的披露,特别是像台儿庄血战之后,国际社会、国际舆论界的反映,引用相关报道,很有意义。赋予了作品以国际性视野,即从第三只眼睛来看台儿庄大战,这是一个新颖的角度。同时,作者采访了很多当事人或其亲友,努力搜集资料。这是报告文学写作者做得比小说家更好的方面。

  还原历史真实,就要遵从历史本身和实质。如作者写到山东老百姓劳军,不光是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倾全家所有犒劳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时则倾情犒劳国民党军队,谁为老百姓抗战,为老百姓的利益去抗争,那么老百姓就会投向他们,我认为这是坚持历史真实的写作态度。

  历史题材报告文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就是如何艺术地反映历史,这特别是报告文学作家应该着重考虑的方面。《台儿庄涅槃》在涉及抗战这段历史的时候,有一些很突出的特点,比如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先渲染李宗仁指挥的是一支杂牌军,对抗的是日本的王牌部队。抗战还没有开始,山东省长韩复榘就闻风逃跑事件,国民党通过杀一儆百来激励士气,又写到张自忠和庞炳勋的过节,结果俩人又被李宗仁安排去并肩作战。这些都是借助先抑后扬来烘衬渲染国民党军队最终团结起来打了胜仗。这就是一种文学的写法。包括对于人物群像的刻画,像张自忠、庞炳勋两个人,个性殊异,在抗战的时候可以说都是英雄,但是这两个人最终却走向了迥异的归途,一个当了汉奸,一个成了千古英烈,通过人物的命运写活了人物形象。这部报告文学还特别注重描写战争中间的小人物,如新中华饭店的小老板郁德义,在抗战中通过收音机的几个细节串联起来,描写他在国难中的表现。叶圣陶写《潘先生在难中》,这部报告文学写郁德义这样一个小人物在难中,这个小人物的命运和遭遇也能够很好地折射抗战的惨烈和壮烈。这是艺术的表现手法,在如何艺术地描写历史方面,应该说徐锦庚做得比较到位。

  《台儿庄涅槃》还有很鲜明的现实指向性,特别是作者写到樊建川修建抗战博物馆,包括要建一个专门的汉奸馆,反思为什么在抗战中有600万中国人在为日本人跑腿卖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反省的历史课题,也是现实课题。这种反省对于今天是非常有意义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