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刘川鄂:茅奖,用文学去影响社会人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7日07:34 来源:光明网

  上个月,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以下简称“茅奖”)在北京揭晓,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繁花》、苏童 《黄雀记》等5部长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奖项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那么,对于最终获奖的这这五部作品,它们有究竟何过人之处?而茅奖及茅 奖作品,与广大爱好文学的普通读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对此,光明网记者采访到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川鄂,请他对茅奖获 奖作品及评奖标准做出进行解读。

  五部获奖作各有所长,代表近年我国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

  从252部入围作品到最终的五部,应该说有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总体说来,这五部作品的确代表了近四年来我国长篇小说一个很高的成就。格非的 《江南三部曲》一直都有很高的评价,这是因为,在展现宏大叙事、百年历史方面,大多数中国作家擅长从伦理的、社会的、外部的大型历史事件来展开,而《江南 三部曲》则更侧重于从人的精神世界、内心深处来表现现代中国的历史,包括革命史,知识分子心灵的历史,在这一点上非常突出。另外一点,以三部曲中的《人面 桃花》为例,在故事的主人公,陆氏家族三代人中有很多理想主义者,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始终致力于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与实践,对平等、自由、社会幸福、人 性复苏等相关精神要素都有一种现代的审视眼光。

  王蒙的《这边风景》创作于70年代,2001年出版,已经是四十年前的作品,这也是它吸引众多读者兴趣的一个新闻点。此次参选,看得出它还是做 出了明显的修订,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力图减弱、淡化七十年代的文学思维及表达方式的印记,二是在每章结尾增加了“小说人语”的部分,即对当年的写作做 了一个今天的评判。作品在表现多民族生活的丰富性、真实性、鲜活性方面极为突出,这也是它对于当代中国文学做出的特殊贡献。

  李佩甫的《生命册》,单章写都市,双章写乡村,以一个乡村走出的都市人为纽带展开创作,增强了表现时代方面的力度和厚度。中国作家普遍擅长写乡村,而不太擅长写都市,而这部作品在在描写人物生存状态、精神状态变化方面,同样极具分量。

  金宇澄的《繁花》,可能是当前在评论家及读者当中,认知度最高的一部作品。它既写吴地,又写历史现实,尤其着重展现了“红色时代”60年代及纷繁复杂的90年代。两种时空交替十分自然,展现了一种精细的上海市井生活面貌。

  苏童的《黄雀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出色的语言能力。在我个人看来,就语言能力来说,《黄雀记》可能是五部作品中最突出的一部。它既延续了苏童 轻柔、细腻的一贯风格,又带了一种戏谑和调侃的风格,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过去时代意蕴的渲染,对当今生活的审视,以及对灵魂的探寻。

  白璧微瑕,五部佳作均有遗憾之笔

  前面也说过,这五部作品都是近年来非常优秀的作品,但在我看来也都不无缺憾。《江南三部曲》中,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都有较大差异,但他们的 对话语言却存在雷同。另外,三部作品的质量也并非不完全整齐,尤其是描写当下的第三部《春尽江南》,应该说相对要弱于前两部,这实际也是包括莫言、余华在 内,许多当代作家的一个通病,写过去文采飞扬,写现在则笔力混乱,价值游离。

  正如前面所说,王蒙的《这边风景》在力图减化七十年代的文学印记,尽管如此,其中仍有大量“残留”。这也是文化界和某些评论家一直对这部作品有所诟病的原因。

  许多评委都注意到,在李佩甫的《生命册》中,在关于大学体制、关于90年代商海的细节上,考究不够细致,缺乏推敲,细节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再说金宇澄的《繁花》,其功力之深厚,描写之从容,值得反复回味。但同时,也有人认为内容过于琐碎,而且,由于它是由吴方言创作而成,可能会使其流失掉一些对这种方言的人不熟悉、不习惯的读者。

  苏童的《黄雀记》,贯穿始终也就是决定能否支撑起整部作品的核心细节,就是一桩强奸案,我认为作品对这一情节铺垫不够,有一种过于人为支撑起来的痕迹,反而淡化了这一核心细节。

  吴语写《繁花》引争议,方言创作仍需“三思而后行”

  应该说,在本次获奖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出现了《繁花》这一非普通话创作的小说荣获奖项,这也引发了各界人士对于如何看待方言创作的讨 论。仅就《繁花》而言,包括雷达、王春林、李敬泽等人在内,北方的评论家对这一作品总体来说还是多持肯定态度,评价其为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及最好的城市小 说之一。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一座城的历史变迁被娓娓道来,应该说得到了《红楼梦》的精髓。然而,正如我上面谈到,使用吴语作为其创作语言,这也成为了《繁 花》的一大争议。

  最近十几年来,方言写作应该说也成为一个热点,这是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这一现象与今天的文化语境是密切相关的。今天的文化语境重 视传统,而重视传统就必然会重视形成传统的地域文化,这些要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文学趣味与文学表达,这是其一。其二,对于许多人而言,不管日后交 际是否使用普通话,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仍然是方言,这种烙印也会在其思维及阅读过程中产生影响,这也就造成对一些作家而言,在其创作过程 中,使用普通话也许会有隔阂感,而方言可能会更直观地表达他们心中所想。

  然而,方言写作能否完全进入文学作品,对于一部文学作品而言,用方言创作,又究竟是否真的能够接近其文学的本质,还是仅仅为一种语言的简单嫁 接,这是一个需要更深层次思考的问题。方言不一定都等于民间立场,不一定都是表现文学地域性、民族性的灵丹妙药。因此我说,虽然金宇澄的《繁花》在重现吴 语魅力方面很成功,也在表现上海这一地域对象方面有其吻合性,但我仍然不提倡作家蜂拥而上地进行方言写作,片面展示方言,有可能会造就作家一种狭隘的地域 性眼光,进而影响关于人类共同性命题的一些表达。

  文学作品的最高社会效应是影响整个世道人心

  距离茅奖尘埃落定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我们看到,在许多线上线下的书城,这几部获奖作品均销量可观,甚至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货情况。这种现 象应该说早由来已久。作家获奖赢得荣耀,社会热度自然会随之升温。此前,就在莫言刚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短短几天内,许多出版社纷纷对其书籍进行了几千册 的加印,原本销量冷清的莫言小说一时间炙手可热。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很大,那么相对的,其中爱好文学的人也比较多。应该说,真正的文学爱好者还是会偏好阅读长篇小说,因为长篇小说是 一种综合性重文体,其内容的丰富、人物的饱满、语言的张力以及思想情感的喷薄,都是其他文体所难以匹敌的。对于那些真正爱好文学、理解文学的读者而言,长 篇小说也比任何一种其他文体更能满足他们对于情节、文字、社会历史环境等全方位的阅读需求。然而当前长篇小说作品数目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文学爱好者该 如何从中择优阅读,他们也希望有更权威的指导。因此,如果一部作品被类似茅奖这样有口碑的文学机构所认可,它必然会在读者中得到更多青睐,这也可以说是某 种意义上的“明星效应”。

  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的另一个事实则是,评奖过去一段时间之后,读者对这些作品的购买热潮也开始减退。尽管类似莫言这样的获奖作家作品,相 较于其他作家的书籍仍算畅销,但总体来说仍然在日趋平淡。由此看见,作家创作文学、参与社会精神活动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而在此过程中,获奖所带来的刺 激、激励作用只是短时间的。

  应该说,一部作品能够荣获茅奖这样分量的奖项,所获得的不仅是奖金和荣誉,还会产生很多后续的很多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比如当下,茅奖获奖作 品纷纷改编、“触电”,能够同时扩大文学及电影电视的影响力,应该说本身是能够实现双赢的。然而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在当前这样一个娱乐化、高科技化的电影 电视时代,截至目前,在众多茅奖获奖作品翻拍的影视剧作中,还没有任何一部能够既叫好又叫座。毕竟,茅奖只是一种纯文学类的考量,一旦改变成影视,某些作 品的题材及故事并不一定能满足观众的审美心理。

  谈到一部作品最好的社会价值和效应,我认为是能够用文学去影响世道人心,提高国民的文学素养与文明程度,形成一种爱读书、多读文学作品的社会氛 围,通过这些名家名作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人的生命中是否有文学,其生命质量是不一样的。文学是通达美丽人生的重要桥梁,如果每次评奖,都能使文学在社会 上、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有所提升,我认为这就是茅奖及茅奖获奖作品的最难能可贵之处。

  (光明网记者张心怡采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