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王蒙:难忘新疆不了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1日08:14 来源:光明日报 牛梦笛
王蒙在新疆参加活动。彭世团摄

  开栏的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新疆各族同胞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异地他乡,他们融入当地生活,在用自己的智慧和辛 劳开辟了事业发展新天地的同时,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他们的成长奋斗经历是新疆与内地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的生动写照。同时,从祖国各地来新疆工作 的人们与当地干部群众亲密无间,他们当中有的仍在新疆生活,有的虽然回到内地依然把自己当成“新疆人”。本报今日起推出《天南地北新疆人》专栏,通过讲述 10名在内地生活工作的“新疆人”的故事,聆听民族团结进步的铿锵足音。

  有人说,“没有新疆的这16年,也不会有后来的作家王蒙。”新疆对于王蒙,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疆的那些日子,如血液般流淌进了他 的身体,如美梦般深深刻进了他的记忆,陪伴他度过了生命中最困难的日子,留下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也为他创作《你好,新疆》《这边风景》等描述边塞风 土人情的精品力作提供了灵感的源泉。这些年来,王蒙的心与新疆人民的心从未分开过;这些年来,不论他走到哪里,在新疆那段时光都对他往后的生活与文学创作 产生了积极而又深刻的影响。

一次意料之外的旅程

  王蒙从4岁开始一直在北京生活,那时,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大城市与学生、干部的生活经验。1963年,他下定决心,破釜沉舟,举家到了新疆。他知道了实际生活的艰辛多彩,感知了文化习俗的多种多样,接触了善良朴厚的各族劳动人民。

  这一次意外的旅程,一去就是16年。

  回忆起新疆的生活,令王蒙印象深刻的仍然是那些与维吾尔族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正是在那个时候,他学会了维吾尔语言文字,担任了生产 队副队长,又到自治区文联当编辑、翻译,结交了各族友人。王蒙说:“我开了眼,懂了人生,懂了边疆,懂了外省、小镇与农村,学到了新疆人特有的幽默、乐 观、精明与耐性。我变得更加务实、开阔、坚强。”新疆的生活彻底改变了这个从大城市来的年轻人,让他不仅开阔了眼界,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新疆的广袤大地、民情风俗,就像阳光、空气、水和美酒,为王蒙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激情,同时对王蒙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等也 产生了强烈而持久的影响。王蒙时常回忆起他在新疆的那些时光,“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快乐和安慰,在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永远的乐观和力量。我怀念在新疆与 各族人民相处的日子,这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一部分。”

生活和创作上的收获

  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司马义·艾买提在为王蒙作品集《你好,新疆》写的“序”中写道:“新疆人民像喜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戴我们的作家王蒙,敬重王蒙,深情地拥抱王蒙先生,把他看作是维吾尔人民亲密的朋友。”

  王蒙与新疆人民的相处是心与心的互通,是维汉民族之间的交融。王蒙认为,“与不同民族的朋友结交,都要奉行与人为善,友谊为重,助人为乐, 礼尚往来,先人后己,尊重对方,要承认差异,要发现旁人的优点,要诚恳真诚,要实话实说。同时不能自以为是,不能高高在上,不能视自己如圣贤而视旁人如草 芥,不能强人所难,不能动辄责怪。不同的生活习惯,恰恰说明了生活与世界的丰富多彩。”

民族团结是不变的主题

  在新疆,王蒙不仅收获了维汉民族之间的友谊,还收获了文学灵感的源泉。1979年,王蒙回到北京。最初的几年里,在新疆伊犁与少数民族同胞 “同室而眠,同桌而餐,有酒同歌,有诗同吟”的生活经历,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你好,新疆》《这边风景》,在写这些作品的时候,王蒙往往能绕开政 治主题上的困扰,而专注地写这里的人和生活的生动面貌。

  “在一个并不那么正常和快乐的时期,我从人民当中,从生活当中,从雪山、戈壁、绿洲、草原上获得了无法剥夺的快乐,获得了原来没有的沉稳与 从容。在一个难免令人觉得无所事事的时期,我生活与学习得非常丰富,我写了70万字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这本书在冷冻40年后得到了迅猛发展的现代社 会的接受。”王蒙说。

  新疆的生活,成了他意外旅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成了他平淡生活中的最大收获,成了他日后文学创作中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成了他记忆深处最美好的一个篇章。

  王蒙从不掩饰自己对于新疆的关注与热爱。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谈起新疆,他就会精神振奋,充满深情。王蒙回到北京后,曾数次回新疆,尤其最 近十年,每年都会回新疆一两次。他说:“我怀念新疆的友人,怀念用维吾尔语交谈的笑料与双关语,怀念在一个不快乐的时期我在新疆度过的欢乐时光,怀念伊犁 的奶茶、喀什的大杏、和田的烤包子、鄯善的哈密瓜、若羌的小枣、哈密的大枣。我怀念歌曲《阿娜尔姑丽》与《黑黑的羊眼睛》,也怀念新疆的大雪。”这些年 来,王蒙始终将巴彦岱视为“第二故乡”,在他心里,对那片土地永远都有放不下的牵挂。

  在王蒙眼里,新疆从来都是一个世俗社会,而不是什么极端的神权社会。维吾尔人的谚语是:“人出生以后,除了死亡,其他事情都是享受快乐。” 老百姓有自己的生活,有对是非的判断。“我写过这样的故事,公社领导亲自主持集体婚礼,以破除老旧的婚姻习俗,可是搞完吃瓜子、唱红歌、朗诵语录的婚礼 后,人们悄悄地再举行老式的吃手抓肉与抓饭的婚礼。”他说。

  回忆起那个时期的新疆,王蒙说,尽管“文革”中有许多极“左”的说法,但是整体看来,自治区党委从来都是反复强调民族团结,确实是“像爱护 眼珠一样地爱护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走动频繁,交往亲密,每年到了开斋节、牺牲节、春节,互相拜年拜节,完全是兄弟友谊,民族团结是不变的主题。

  “任何一个民族中都有心怀叵测的人,都有愚蠢恶劣的人,都有坏人与犯罪分子,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少数恶人就否定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王蒙说, “虽然发生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我坚信新疆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不但是命运的共同体,而且是文化的共同体,敬老积善、崇文尚礼、好学敏求。我对民族 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牛梦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