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点燃内心的文学情怀——鲁院第二十七届高研班结业典礼学员发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28日08:47 来源:中国作家网

  一本由你我续写的书

  赵文广

  开始是一种态度,结束也是一种态度。当我们抱着开始的态度去生活,过去的日子成为走过的路,未来可以走得更远。我们可以走多远,取决于自己的信 念。如果心里有一个方向,无论你向何处走,心中都会有希望和力量。希望和力量来自过去的每一天,真实地生活、对过去心怀感恩,时光才不致虚度。

  两个月的鲁院学习生活结束了,回首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次争执、每一次理解,毋庸赘言,我们收获颇丰;每一位同学,都是鲁院为我们精心安 排的高质量课程。一个人的丰富远远超过一篇小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读者。作为编辑,只有对生活的丰富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在文本的蛛丝马迹中发现那不为 人知的曲折和情感。

  如果把两个月的学习生活比喻成一本书,这本书里有52个不重名的人物,许多人还有别名,有主角,有配角,有过客,52个人可以写出52本书,每 个人都可以是主角,我们提炼出这52章,当过客变成配角,从配角变成主角,而前一个主角淡出或以另一种性格与面貌出现,你会发现这是一场波澜起伏、激动人 心的阅读之旅,你可能从未读过、也不太容易再读到以这种方式写就的小说。

  这部小说的情节如此近距离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人物辐射开去,远远超出了52个。我们成为彼此的虚构与真实。我们在阅读中心情无法宁静,开始追求一种简洁与安宁的文本。而生活的波澜却从未止息,这一切将延续。两个月过去,这必定是一本未完成的书,由你我续写。

  守护文学阵地

  佟  鑫

  当明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窗口的时候,我的51位同学里将有一位第一个挥手告别鲁院。只要看一眼他的背影,我就知道他是谁,他来自哪里,又将 回到哪里,他与我一起参加过多少次活动,说过多少次话,他有着怎样独具特质的笑容和与众不同的眼神。我多想冲上前去,夺下他手中的行李箱,请他再多留一会 儿,但箱子太沉,里面装载着他神圣的使命。

  他是一名文学编辑,我们都是。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各守一方文学阵地。因文学的名义,我们肩起共同的使命。我们为使命相聚,又因使命分别。

  回想60天前,我拉着行李箱走进鲁院,鲁迅先生高悬的挂像映入眼帘,红铜的质地在屋顶明亮的光线映照下熠熠生辉,那一刻一种庄重感和责任感在我心里油然升起,我的鲁院学习生活也从那一刻的触动开始。

  来时的行李箱装着我们送给鲁院薄薄的见面礼,它是一点疲惫、一点疑虑、一点迷惘,甚至一点黯然。走时的行李箱里满载鲁院送给我们的沉甸甸的礼物,它是一份振奋、一份坚守、一份向往,还有一份使命。

  回味这两个月的时光,几乎每天都有新鲜的思想,像蝴蝶一样扇动着斑斓的翅膀,飞进我的心里。来一次鲁院,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知识结构的充 实,一次丰盛的人生体验。编辑前辈的现身讲授让我们深感编辑职业的光荣,深受激励和鼓舞;各领域的专家授课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真善美的认知; 对话和研讨解答了我们许多困惑,激发许多新的理解。话剧观赏和电影欣赏滋养了我们的审美素养,丰富了我们的艺术感觉;文学地理和作家故居之旅让我们置身于 昔日的文学现场,触摸大师们的心灵世界。

  我们是一个特殊的集体。我们都在工作多年后,摇身一变变成学生,度过一次既新鲜又熟悉的集体生活。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学阵地,代表不同的地域,我 们因友爱和共识拥抱在一起。我们在北方同学的身上感受大气踏实,在南方同学的身上感受温婉秀气。我们在西部同学的身上感受雄浑宽厚,在东北同学的身上感受 爽朗豪迈。我们是一群情感热烈,充满激情的人。我们勇敢地登上迎新晚会、诗文朗诵会、运动会的舞台,大方地展示自己。我们真诚地关爱身边的同学,我们珍视 缘分、珍惜情谊。我们是一群沉稳理性、求真求实的人。我们在研讨会、文学对话、文学沙龙、授课提问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我们是中国当代青年文学 编辑,我们就是这样一群饱含文学情怀的人。

  天涯何处觅佳音,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

  在文学的天空之上

  陈  仓

  我们和土地的距离是多少?无非一把黄土。我们和天空的距离是多少?树梢之上。我们和神灵的距离是多少?只有三尺。我们和桃花源的距离是多少?只是两个月。

  在这段没有边界的时间里,早晨看到过一群麻雀,在院子里跳跃,告诉我如何才能歌唱生活;半夜看到过一群蚂蚁,在搬运着一片碎屑,告诉我必须勤 劳,才能把卑微变成强大;正午看到过两只猫,在楼顶上徜徉和打滚,告诉我哪里才有安宁。而且我至少吃了鲁院6颗桑葚和12颗梅子。桑葚是紫色的,梅子还是 酸的,当我咽下它们的时候,它们统统变成了种子,在我的骨头里开始扎根。

  在这段没有边界的时间里,我写下72199个汉字。其中有一部小说名字叫《504室》,中间有许多同学的影子,还有另外一个人物就是我去世的母 亲,同学和我母亲穿插在一起,在我的身上重叠了。我还修改了两部中篇小说——我从老师和编辑同学的意见中,悟出只写阴暗的作家不是好作家,于是我把一面镜 子朝着温暖的一面翻了过来,改掉了这个世界的方向与结尾。还有,一台迎新晚会、一台《生死场》话剧、一场《诗意与远方》朗诵会、一次包饺子家庭聚会、一次 运动会,特别是还有一次社会实践,在班长带领下,我们到机场接机,给大家送去棒棒糖,我才明白留下来真正的意义就是守候在这里。

  在这段没有边界的时间里,有一位同学说冷的时候,我上楼给她拿过衣服,有一位同学说手机没电的时候,我跑了两条街给她买充电器,有一位同学说她 朋友的父亲走丢了的时候,我帮忙出去寻找了一天。有人让我给她起了个名字,这个名字也许会名满天下;有人教我唱了世界上最干净的歌,感觉自己又被清水洗了 一回。特别是在我旧病复发、疼得满地打滚的时候,有的同学给我送来了霍香正气水,有的同学给我买来了止痛药,有的同学给我带了桃子苹果。我在医院打针的时 候,看到6位同学出现在我面前,那一瞬间我的泪水顿时流了下来,驱走了我北京之行的孤单,流走了我在陌生环境下的恐惧。

  为了重逢,我们要发奋努力,要彼此珍重,要照顾好家人,把自己变成通往那个城市最宽的道路,变成那个地方最美的风景。我们将回到固有的地方,虽 然生活很累,工作枯燥,但是抽空的时候想想对方。我只有一个愿望,请抬头看看天空,有白云在,有月亮在,我们就没有分别,我们还在一起,只不过在文学的天 空之上。

  收获高度的文化自信

  胡俊杰

  见月老人在《一梦漫言》的结尾偈颂中说,“一梦南来数十秋,艰危历尽事方休。尔今问我南游迹,仍把梦中境界酬”。经过60天的文学滋养、文化关怀,我们即将带着鲁院芬芳温润的气息,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文字的魅力、文化的营养,去滋润更多的心灵。

  倘若问我,在鲁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一种更高度的文化自信。

  我在《人民铁道报》汽笛副刊工作了8年时间。面临着主题思维的枯竭、版面策划的审美疲劳和重复劳动的倦怠。两个月的学习,让我重新回归到对文字、文学魅力的深度痴迷,重新回归到对文学编辑岗位的职责认识和深度热爱,点燃了内心如七月夏花般绚烂的文学情怀。

  我的收获来自于各种文学活动的碰撞。中韩日东亚文学论坛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学在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坚定了 “文学为人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各种文学对话关注当下的热点问题,包括“纸媒的困境与突围”“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当下短篇小说的现状”等,让我们 在观点的交锋中思路更加清晰。

  我的收获来源于各位编辑同学。我们的同学本身就呈现了中国文坛百花齐放的姿态。有的专注于小说创作,有的以散文创作见长,有的是名家名作的图书 编辑,有的是经验丰富的报纸副刊编辑。将同学们的作品放在我的枕边,我发现它们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有意思的文学对话。这对于我自己的编辑和创作,产生了潜移 默化的促进和影响。

  文学是事业不是产业,文学编辑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任重而道远。关注资讯时代的中国文学生态,需要我们文学编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以梦想绽放的热情姿态去投入到今后的工作。而幸运的是,在鲁院,我们恰巧收获了这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