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牛殿庆:直逼人的灵魂深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10日07:54 来源:中国作家网

  从陌生到进入的迷茫

  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农村人口开始放弃土地进军城市,打工题材的诗歌紧跟打工者的脚步,经历了从陌生到进入城市的百感交集的心路历程。

  首先,是对城市的向往,身陷城市与乡村夹缝之间的迷茫。背上简单的行囊,列车载着他们的肉体和梦想进入了城市,“我们进了城干什么/进了城再 说”(谢湘南《在对列车漫长等待中听到的一首歌》)。这是一种漫无目的的迷茫。天岚的组诗《收获》以一个流浪者的视角写乡村对城市的认知:“华北平原的车 上,不知何处爬来一只小蚂蚁/无票、无证,没有终点”(天岚《蚂蚁搬家》)。他们的迷茫是对外面的世界缺少认知更缺少自信。“我简直就是一只灰鼠 挤公共汽车/你意味深长地避开我/这有点伤我的自尊……/这些都没有让我不羡慕你/都没有让我不梦想成为城里人”(卢卫平《乡下人进城》)。卑微、萎缩、 凄凉,前途迷茫,直逼人的灵魂深处,可怜悲切,无处着落的飘浮感跃然纸上。这支对中国社会城市化转型功不可没的如蚂蚁搬家一样的迁徙大军是悲壮的,“从农 村到城市/人们挤满了列车/他们要用热爱金钱的痴狂/去终结一个时代”(谢湘南《结束》)。

  其次,早期打工题材的诗歌表现农村对城市的陌生,只是停留在生存困境驱使的淘金主义思想上,纠结在身份的认同上,所以不仅仅是淘金,淘的也是一 种希求平等的人格尊严。谢湘南的《农民问题》在这方面很有代表性:“子女上学问题/父母下葬问题/穿衣盖房问题”。其实就是缺钱问题贫困问题,导致的挺身 城市淘金的梦想。

  第三,生存境遇的艰难。如伊沙的诗《中国底层》写道:“那盒烟也是偷来的,和棚顶上一把六四式手枪”。“他说:‘我都两天没吃饭了/你忍心让我腿一直断着?’/辫子也哭了/他一抹眼泪:‘看咱可怜的!’”

  从进入到熟悉的心灵感伤

  “这座城市没心没肺/你与它相爱,分手/你与它相顾频频,一步三回头/它总是这样/似笑非笑地看你/或者面色铁青/转脸而去”(天骄《我身体里 的雨水》)。打工者熟悉或融入城市后具有“无端更度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的矛盾复杂心态,是夹在乡村与城市间的边缘化的心灵苦痛。天岚的组诗《收获》 中的一首《新城记》对城市的印象,是停留在感性上的,是乡村记忆中的城市书写:“我开始熟悉一座城市/熟悉这里的建筑、街道和公交线路/开始试着跟当地人 一样买菜、做饭和斤斤计较/开始习惯尘土沾满鞋子/以更卑微的姿态走路。融入尘土”。改革开放几十年过去了,一些资深打工者在城市里打拼已经建立了属于自 己的根基,对城市已不再陌生。与社会学领域的国际化城市化的道路一样,城市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正如任何一个打工者都要经历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一样,我们 终于看到了诗人在诗中为流浪者找到了人生坐标和心灵归宿:“我要熟悉一座新的陌生/用异乡人的目光,用农家子弟的勤劳朴实/再用微微跳动的脉搏/感受这里 的季节和气候/然后开始低头耕作”。天岚不是简单地对城市的否定,而是以一个打工的流浪者的视角进入城市、认识城市、熟悉城市,是想建构一个人一群人与一 个陌生的城市社会的和谐,是这个人这群人掉在这个社会里就找不到认不出的交融。其实,强迫在场,心的感觉永远在流浪。

  从熟悉到融入挥之不去的漂泊忧伤

  “这也是我的北京/这里的繁荣/也有我的一份”(郁金《今夜,北京的冷》)。“像爱家园样爱着钢筋砖木/一座又一座拔高的建筑/使故乡和这里 /有了真正的距离”(蒲仕相《从深圳走过》)。这诗里透出的是打工者融入城市后的内心凄凉,是心灵无法融入的漂泊感和孤独感。“我回来了/有时我走在街上 /下意识地,避开那些熟悉的人”(游离《我回来了》),不论如何熟悉都是难以融入。郑小琼和她的诗也开始清醒地融入了流水线和城市这个社会,短诗《安慰》 可以视作对“自我”的坚持和清醒:“未来,我收集着的爱,恨,青春,忧伤/正被流水线编排,装配,成为我无法捉摸的……/我的往昔已沉入蔚蓝的天空,剩下 回忆似星辰/若隐若现,安慰着我孤独而温暖的心”。郑小琼的这种自我融入正如农村人不管如何确认自己的城市身份,但心灵永远在过程里,在漂泊的路上,因为 根在乡土“亲人纠缠似一根古老发黑的枝条”。张绍民《远距离》也表达了这种感受:“当我生活在村庄里/村里的一切/都陪着我/当我离开它/它仍旧在我的身 体里/在远方我带着它生活”。无论如何乡村就是他们的宿命。这里的自我融入与社会和谐,还纠缠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还有城市与乡村纠缠的痕迹,在郑小琼的长 诗《人行天桥》里还能找到这种痕迹,自身融入仍然是一个与中国的价值、伦理意义系统相互纠缠的“自我”。

  总之,打工题材的诗歌紧随打工者的身后,经历了风霜雪雨,尝遍了酸甜苦辣。令人可喜的是,打工题材的诗歌终于追随我们这个时代的步伐,真实地表达了农村人融入城市的百感交集,其实心灵的归属,还有几代人的路要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