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阿乙:小说的灵感与完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01日07:56 来源:中国作家网

  这个题目讲起来是个挑战。我从来不觉得获取灵感是什么艰难的事情,我有自己的兴趣点,当生活和阅读中的事物撞到这个兴趣点时,灵感就来了。我想 起以前的一位同事,他毕生没有说死过一句话,整天在“也许”“或者”“可能”“如果”“当然”“但是”这样的词汇里打转,谁也不得罪。我想他是一个词汇中 的套中人,一个谨小慎微、深谙为人处世智慧的人,既可能成为罪行的帮凶,也可能参与到好人好事当中来。而从本质上讲,行善行恶并不是他的目的,他只想早早 觅好退路。他在正反两方都投了一票。我想有机会写一下这种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是这样的人,我们大家或多或少也是。

  我不记得是谁说过,世间无不可写之事。灵感如此多,有时让我难以应付,像驴在两捆草之间一样焦灼不安。我还记得另外一人说过,应该是一位中国作 家说的,大意是不要害怕灵感丢失,丢失的也就算不得什么灵感,在几个月甚至数年之后,那个还缠着你的念头,就一定是你非写不可的命题。我非常认可并钦佩这 种说法。我发现大多数的灵感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总有一两个像是可怕的兽,在你腹中暗自长大,直到撑得你难受。我今年出版的小说《下面,我该干些什么》,起 源于2006年春天一则简短的新闻报道,一个男孩杀了一个女孩,我以为这是所有凶杀案件中的一例,并不罕见。但是七八个月过去,我心里自己创造出男孩的母 亲、女孩的母亲、检察官、律师、邻居、同学等角色来,把当事人的人际关系都创造清楚了。我甚至觉得自己认识他们。2007年春节我没有回老家过年,躲在北 京写了10天,后来五一、国庆两个长假接着写,但没写完。因为写作时间不连贯,无法始终保持激情,这事情便收手。2010年夏天,我又想起这件事——有好 几天我觉得悲愤,感觉就像穷人家生不起孩子,因此立志重写,利用了每个周末,终于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完成它。最终只有不到6万字。我有一个写作的朋友,完 成长篇之后大哭一场,我在完成之日走到窗前,试图也哭一场,眼眶却干燥,但我整个人是富足的。这时就是给我一个王位我也不要。

  在创作时,灵感是万物之初,是一个蚕子那么大的黑点。而到完成时,它必须是一个封闭自足、合理合法的庞大世界。找灵感易,而完成它难。它就像十 项全能比赛考验着每个选手,要求作者必须在创造的每个领域都有均衡的发挥。一本叫《小说鉴赏》的书教给我小说的基本任务有三:情节、人物、主题。而我认为 还应该添加:结构、语言、视角、态度、想象力、情感、命运等等。这其中还可以细分出很多,比如在情节设置上,金圣叹总结《水浒传》的创作就有十四法。从 2004年开始至今,我始终是一个写作的自学者,一块块地学、一块块地训练。我毕业于一所警校,从没有老师或者同行来教导我,所有的训练都是靠自己摸索。 其中对语言的要求甚至是来自于一本叫《新闻报道与写作》的书,它要求报道用词准确、简洁。就像我们所听到的,能用一个字的绝不用两个字。这本《新闻报道与 写作》还告诉我一个基本原则:在写作前,一定问自己要写的是什么。因为很多时候我写着写着并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后来写作前我都会先打一句话,用这句话概 括全部的任务。比如《下面,我该干些什么》的梗概只有一句:为了和警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一个年轻人杀害了他的同学。

  因为喜欢写罪案题材的小说,我常反复读《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一个是为着避免在写作时出现常识错误,一个是为着锻炼语感。一度我认为法律语言是最美的,多一个字显得戏谑,少一个字显得缺损。但最近我觉得法律语言固然精到准确,却生硬干燥。

  以前我写对白非常马虎,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一样,充满废话。后来找到一个老师,叫海明威。我也因此努力去形成一个写作原则:倘使一句话,它既不能暗示人物性格,又不能推动情节发展,同时跟主题也没有什么关系,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我所有的学习、所有的模仿、所有在技巧上的尝试,都服务于一个母题:人为什么活着。这可以理解为人为什么要活着,也可以理解为人为了什么而活着。我写的都是一些悲惨的例子。这是我自己教给自己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