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一带一路:新视野下的文学交流 “2015中国·南亚东南亚作家昆明论坛”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29日07:53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云雷

  “2015中国·南亚东南亚作家昆明论坛”日前在昆明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丹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以及来自孟加拉、柬埔寨、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与中国的数十名作家,再次为文学而相聚,为友谊而牵手。

  近年来,中国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这一理念得到各友好国家积极回应。丹增谈到,此次论坛可以说是 新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站台,我们从这个站台再次出发,驶向美好的未来,“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学,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艺术,这恰恰构成了世界文学艺 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文学的交流无国界,艺术的交流更没有障碍,在这一点上,人类可以说息息相通”。

  吉狄马加在致辞中谈到,“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与文化传统,不仅中国古典诗歌在世界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用汉语写作及许多少数民族用 自己本民族的文字进行创作的现当代诗歌,在世界上也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位诗人,一位中国诗人,我一直为能传承这样一种伟大的文化传统和诗歌传统而 感到自豪。同样,在南亚、东南亚各国,诗歌在文学艺术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作为诗人、作家和艺术家,你们也会为自己深深置身于自己民族伟大的文化传统而感 到自豪”。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南亚、东南亚各国都受到过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共同的历史感与现实感是我们共同的资源,对加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命运共同体”、加强各国文学的交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学艺术是最美好的交流

  “我想告诉诸位,此前,我们正是通过中国作家的作品,来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柬埔寨高棉作家协会主席辛番那说,“这次活动,是中国和南亚、东南亚作家彼此了解、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老挝作家协会执行主席皮拉万谈到,“老挝和中国国土相邻、传统相通已有千载。我们两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艺术方面,有着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如今,中老两国继续增进彼此之间的全面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云南体现得更明显。”

  尼泊尔艺术文学网基金会主席莫米拉在发言中梳理了当代尼泊尔诗歌的发展趋势,并以自己的诗歌为例,谈及现代尼泊尔诗歌的特征:火焰从内部把我困住/我嘶嘶作响,着火而滚烫/祝婚与送葬/对于我都一样/因为我已温顺地从人们的眼睛里溅出。

  对这首名为《生命充满了水》的诗歌,她引用批评家凯萨布的话说:“还有什么言语能够更好地阐释我们是如何在所生活的时代里被煎熬得嘶嘶作响呢? 婚姻关系只剩下仪式,缺少婚姻所要求的奉献与忠诚。而葬礼就像‘面对天空的拍卖会’。人们的价值观被侵蚀了,我们又如何来修复呢?”在她的诗歌中,我们可 以看到现代人的焦灼感与形式感。

  中国作家叶梅以个人的写作为例,阐释了信息时代民族性的重要,她说,“我期待着与来此参加论坛的作家朋友们一道,并肩而行,用文学的方式保护和传承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灵魂,给当代人带来慰藉,并共同构建人类的精神家园”。

  在交流中,各国作家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他们认为,各国文学交流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可以为彼此的生存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加强作品互译是最好的交流平台

  不少国外作家谈到阅读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的感受,也有的人谈到鲁迅、张爱玲等现代作家对自己的影响,他们都期待加强各国作品的互译,增强各国精神联系的纽带。

  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尧指出,“南亚东南亚各国文学作品的互译需要下很大的气力来做,但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首先是翻译人才,再者是工程设计问题,是否先少后多,着重当代,我们寄希望于不久的将来。”

  孟加拉独立大学副教授卡马尔,介绍了孟加拉的历史、文学与语言,表达了“来自孟加拉国的问候”,他说,孟加拉或许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为保护本民族 的语言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民族,1952年,孟加拉为了保留本土语言和军事统治者抗争,很多人为此牺牲,“我对这些英烈们感到深深的敬佩,是他们的奉献保护 了我们的语言——孟加拉语。”

  广西文学院院长冯艺强调翻译的重要桥梁作用,他说,“翻开世界文学史,我们可以通过一部作品,读懂一个作家对生命与爱情的体验。我们可以凭一本书知晓这位作家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而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些,都是通过各种译本才实现的。”

  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庆国说,“东南亚国家无论大小,都是独立主权的国家,它们共同代表着世界的一个地区,其文化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从这个角 度出发,云南文学跟东南亚文学的联系,将有助于云南作家确立面对世界的胸襟与眼光,有助于云南作家从东南亚方向,寻找中国文学的另一个世界性表述出口。”

  共同的历史感与现实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南亚、东南亚各国都受到过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受害者,云南则是“中印缅战区”的核心,也正是在这条古老的丝路上,各国联手取得胜利会师。

  作家彭荆风在发言中指出,“这悲惨的历史,我们都不能忽视,作为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作家更是要深入了解,如实地写出来,让当代人与后世人记住法西 斯的暴行,珍惜和平的得来不容易。这也是我用十年时间写作、修改《旌旗万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印度》这部长篇纪实作品的原因。我也了解到,在日本占领 缅甸期间,不少具有民族气节和反抗精神的作家都在坚持写作,如作家貌廷出版于1945年的长篇小说《鄂巴》就是在困难时期写成的。”

  尼泊尔代表团团长比马尔在发言中说,“当我们来参加这次会议的时候,尼泊尔正深陷困境。4月25日和5月12日发生的两次地震波及全国,导致 8500多人失去了生命,迫使800万人失去了家园。中国和尼泊尔不只是邻国,而且长久以来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尼泊尔作家代表团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处 于危机中的尼泊尔所做的伟大的人道主义援助。”

  泰国作家、艺术家普拉布松,将他在论坛期间所做的诗歌《黎明的河流》献给大家,祝福中国与南亚、东南亚:黄河仍日夜奔流/与其他河流似兄弟/湄公河,湄南河,伊洛瓦底江/还有享有声望的红河//河流源头多/却永不放弃他们的爱和统一/河水永远流淌/也将永远清新纯净。

  共同的历史感与现实感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共同的资源,也启示我们可以开拓的文学空间远比想象的远大,包括以文学的形式提供反侵略战争的艰难足迹和英雄史诗,包括对当下全球格局中共同现实的艺术化呈现。这对加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文学交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