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朱个:独自吃饭的人应该坐在同一张桌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5日07:5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朱 个

  小学班主任给我的期末评语里曾有一句,“缺乏集体主义精神”,意思大约就是这孩子不合群。这是有源头可以追溯的,追溯到基因里都是没问题的。我要不要问问我妈,干吗生我在4月2号?那居然是世界自闭症日。无论如何,非常不幸的是,一直到读了大学,我还是一个时不时要孤身走去食堂的人。

  食堂长得都差不多,长方形桌子配上四把椅子。每回我端着盘子占领一整套四人餐桌时,内心难免有点抱歉。因为我看见迎面走来的陌生同学,也只能默默占领另一套四人餐桌。独自吃饭的人有那么多,那些以二的倍数级出现的小伙伴们,实在难以找到一张完整的空桌子,来把他们的欢乐填进去。

  当时我傻愣愣地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一句话清晰明了:“每个独自吃饭的人应该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应该”这词用得理直气壮,很有些女少年的干脆和决绝。现在我依然乐意这么觉得,每一个独自吃饭的人都应该坐到一张桌子旁,起码可以试试坐在一块儿。绝不是抱团取暖的意思,不是天下一家亲的意思,也不是搞什么四海之内皆兄弟。当陌生人挥挥衣袖坐到一块的时候,只要有这样的宣示性举动便已足够,足够证明一些本可以更清晰的真相。他们简直无需再多做别的,即便互相不看一眼、不着一言就此分道扬镳,依然不可遏制地发生了关系。这种存在过又因为身体的分离而似乎立即消失的“关系”是不容小觑的,它非常神秘,令人着迷。不理会它,它原本也还在那里;一招惹它,它即刻凸显,刻印于彼此身体某处。

  小说《秘密》里的主人公左辉干净清洁,没有狐臭、脚臭,没有荷尔蒙。他热衷于参加陌生人的婚礼,还不吝啬大红包。他坐在他们的亲戚朋友中间,跟他们吃顿饭,再把欢乐的人儿都拍下来。他喜欢拍照,或许也崇尚“浪摄流”,追随着森山大道们的脚步,也会坐莫名其妙的火车,走到哪里拍到哪里。那些跟他遇见过又分别、永远不会再见的人,那些一段段暂时存在又迅疾消逝不见的关系,通过他的镜头和眼角膜,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直到有一天,他在又一场陌生的婚礼上故伎重施时,遇见了一位姑娘,收藏了一个秘密,终于发现自己原来早已失去了重塑正常而亲密关系的能力。

  在这里,我想到一部叫做《触摸未来》的美剧。这部剧有非常庞大的预设,一个孩子能够预知未来,能够掌握任意两个人之间的联系模式,能在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间看到内在的联系,他的父亲便负责破解这些隐秘的关系,展开一个个故事。对孤僻的我而言,知道这个时便比较兴奋,这个设定据说叫做“宇宙全息论”,假定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那么其中的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我们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这些单独的个体又同时并存于同一宇宙之中,受着它的影响,建立起各自的关联。

  每个独自吃饭的人,是否都位于不同时空的同一位置上?他们真应该试试坐到同一张桌子旁边来,欣赏一下看不见的关系生根发芽,藤蔓般蔓延。我比较迷恋的是审视各种关系,很喜欢在渺小的个人之间寻找他们彼此之间、他们和世界之间、他们和宇宙之间暗影重重的关系,艺术和科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如果能达成这个目的,那真是太有趣、太好玩了。而事实却是,自我的渺小和荒芜,自我在探求真相时的无力感和挫败感,自始至终令人垂头丧气。可与此同时,目的和达成目的之间过程的矛盾曲折,又能构成写作本身最大最美好的意义。

  可以说,这样的写作是属于生活的一部分,它和生活粘合得很紧密,同时也是一个人远离生活的方式。在每篇小说完成的时候,都有一段既定事实悄然而去。写作也是“一种度过人生的方式”,有人选择这样的方式,有人选择那样的方式,每种方式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向外,而是内指的,最终是指向个人的。能够坚守某个念头并执著去实现的人,都将会是对待自我最真诚的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