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王松:灶儿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03日09:24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 松

  我每次采风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何况这是一次特殊的采风。

  我对赣南一直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赣南与赣州,究竟是什么关系?所以我想,这次首先要把这件事搞清楚。据当地朋友说,所谓“赣南”,就是指的江西南部。江西省简称“赣”,因此赣南也可以说是江西省南部区域的地理简称。它主要由赣州市下辖的2区1市15个县组成。赣南地域广阔,面积几乎占江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大约是全省人口的五分之一。由于江西南部的区域绝大部分隶属于赣州市,所以,赣南也就基本等同于赣州。这里地处中亚热带,呈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地形复杂,而且人文荟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全境通行客家语。其中章贡区和信丰县城说赣州话。

  赣南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它曾经有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我正是要寻访这段历史的遗迹才来到这里的。当然,在来之前,我已经有了写作动机。

  初到赣州,一天晚上,当地朋友请我出去吃宵夜。

  朋友问我,想去什么地方。

  在赣州吃宵夜,无非选择三种地方,或者有特色,或者有历史,或者有特色而且有历史。于是我随口说,去灶儿巷。当时朋友感到奇怪,我第一次到赣州,怎么会知道灶儿巷。其实我早在来之前,就已对灶儿巷耳熟能详。这次到赣州,这条巷子也是我重点要去的一个地方。即使这一晚不出来吃宵夜,我也是要去灶儿巷的。

  灶儿巷是一条两百多米长的巷子,位于赣州老城区东部,是宋代赣州六街之一的阴街。明代时曾叫姜家巷。到清初时期,因为巷子里住着很多衙役,衙役多穿青衣,所以当地人称为皂儿,因此后来谐音就叫了灶儿巷。巷子虽不长,建筑风格却各异,有赣南客家和赣中天井式建筑,也有徽州以及西洋式建筑,多是店铺、作坊、旅馆、钱庄、衙署和民居等等。

  在这个晚上,当地朋友引我来到灶儿巷。

  巷口是一个高大的石牌坊。夜晚的灶儿巷虽然静而幽深,仍能看清街面的鹅卵石和两边建筑的青砖烽火马头墙。义兴堂的门面仍还完整。这里当年是烟馆,专卖烟丝和烟叶。筠阳宾馆在古时是一个会馆。赣州那时有很多会馆,如广东会馆、福建会馆、南宁会馆等等。当年这里曾有一个谣儿:“南宁会馆一枝花,广东会馆赛过它,安徽会馆平平过,福建会馆豆腐渣。”说的就是当时会馆的情形。筠阳会馆是一个保存历史最久的会馆,建于清光绪十九年。当时是江西高安人在赣州做生意时经常聚拢的地方。那时高安又称筠阳。宾谷馆则是一幢西洋式建筑。这里当年是一家宾馆,据说蒋经国在赣州时,经常在这里宴请一些重要客人。

  我和朋友来到灶儿巷里的“董府”。这里过去是一个钱庄,天井式建筑布局。现在已经改为餐馆,专门经营赣南风味的菜品。穿过几进天井,我们来到最里面的一个院子。来这里自然是要喝酒酿的。酒酿是一种米酒,装在锡壶里,要温热才好喝。这时朋友才问我,这一晚,我究竟为什么要来灶儿巷。

  我告诉朋友,当年,在这个巷子里曾发生过一件事。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随即,国民党军队加紧对中央苏区的进攻。10月26日攻占宁都,仅仅一个月,瑞金、于都和会昌相继陷落。至此,赣南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蒋介石本人也在他的“剿匪报告”中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而就在此时,还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革命阵营中接连出现了叛徒。这不仅给苏区带来巨大损失,也严重威胁着苏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在这个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亲自起草了《动员工农群众,积极击杀革命叛徒》的紧急命令。也就从这时开始,一场新的特殊战役,就无声地拉开了序幕……

  大约在1935年初春,一个教书先生模样的中年人从于都来到赣州。我想,这个人一定是面皮白皙,穿着一件已经洗得有些发白的灰色长衫,夹着一把油纸伞,看上去很清瘦的样子。那天应该下着雨,他从赣江的岸边走来,穿过烧饼巷,然后就这样走进了灶儿巷。这个中年人此行是来执行一个特殊的任务,而且,他执行任务的方式也很独特。

  三天后,他没用一枪一弹,兵不血刃,就将一个叛徒处决了。

  这个中年人完成任务之后,离开赣州应该是在一个清晨。他在临走前,还不慌不忙地在灶儿巷的巷口张贴了一张苏维埃中央政府处决这个叛徒的布告。

  在这个晚上,我和几个朋友一边喝着微热的酒酿,一边说着这个故事。几个朋友都听得入了神。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我们从董府出来,走在灯光昏暗的灶儿巷里。脚下的鹅卵石街面在灯光下闪着幽暗的清光。这让我感觉,此时,这条巷子似乎是一条通往1935年的时间隧道。恍惚中,我好像看到那个面皮白皙的清瘦男人,正夹着油纸伞,掮着一个包裹朝我迎面走来。我在巷子里一边走着,朝两边的建筑看着,心里在想,当年这个教书先生模样的中年人,他是住在哪儿呢?筠阳会馆?宾谷馆?还是……大通旅社?

  从赣南回来后,这篇小说就写成了,题为《刀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