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写出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精彩与传奇 中国作协组织作家“走近高科技”采访采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03日09:1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晓晨

  30多年前,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学》首发,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科学家成为一代少年心中崇高的理想。几十年过去, 那些年轻的读者今天已是社会中坚,他们中的许多人也的确成为了中国科技事业的中流砥柱。故事依然鲜活,人物始终可敬,奋斗在科技前沿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有 数不清的事迹等待文学探索与抒写,时代需要新的《哥德巴赫猜想》。

  3月30日至4月2日,中国作家协会组织作家开展以“走近高科技”为主题的采访采风活动,这也是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 组成部分。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主任彭学明、副主任冯德华,带领京津冀三地作家赴中科集团、科诺伟业、中科曙光、联想集团等企业采访 采风,了解生物制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产业情况。对作家们来说,此次采访接触到的几乎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走进生产车间、研发一线,与科学家和科研 人员对话,希望填补生活的“空白”,讲述新的时代条件下科技工作者的故事。

  时代需要新的《哥德巴赫猜想》

  时代给作家提出了新的课题,今天文学是不是依然还有激情和力量,讲述中国科技人的故事。李敬泽谈到,中国作协组织作家“走近高科技”,这一活动 在科学家那儿也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许多科技工作者当年都读过徐迟、黄宗英等写的科学题材的文学作品,采访中遇到的科学家有的就在高考时受到《哥德巴赫猜 想》的激励。他说,无论30多年前还是现在,科学都处于时代发展的前沿,科学家的精神面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精神面貌和人格力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特别需 要公众去认识、需要文学去表现。他们的精神今天仍然还在,而且没有过时,他们依然是中国的脊梁,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力量。时代给作家提出了一个课 题,文学是不是还有30年前的激情和力量,能把新一代科学家的命运、精神、人格有力地表现出来,正如《哥德巴赫猜想》成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经典性文本 一样,这个时代也需要这个时代的《哥德巴赫猜想》。

  彭学明谈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繁荣强盛的基石和栋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作家们走进高 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不仅仅是为了体验生活,更是向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们学习、致敬,为科技事业喝彩、助力。通过几天的学习采访,大家切身感受到祖国科 技事业火热的面貌,感受到科技工作者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民族情怀和情感,体验到中国科技事业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他说,“我为我们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 者而感动,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事业而自豪。相信作家们在以后继续深入的采访和生活体验中,会感受更多,获得更多,从而写出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们的精彩与传 奇,写出我国科技事业的辉煌与荣光。”

  科技在任何时候对人类都至关重要,正是科技的发展把人类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带进了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李鸣生谈到,进入20世纪后,人类所创 造的科技发明和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的总和。尤其今天,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我们都无法离开科技。他赞同英国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的一句话,“与宗教相 比,科学能为人指出一条更为明确的通向上帝的道路。”科学不断创造和改变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并总是为我们的日子带来种种实惠。现代化的核心就是科学社会化 和社会科学化。过去靠科技救国,今天则要靠科技治国、强国、富国、卫国。因此文学书写科学和科学家理所当然、责无旁贷。

  面对的是科技,落脚点是人

  这次采访涉及的都是科技前沿领域,对每个作家都存在挑战。作家徐剑谈到,如果准备不够,就没法和科学家们交流,就采访不到想要的东西。报告文学 作家不单是文学家,还应该是思想家、哲学家,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他说,我们面对的是科学技术、科学家,而文学的落脚点是人,瞄准的是人的命运、情感、思 想、经历。这些科研精英代表中国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中国可以由此和世界接轨,文学也可以通过科技和世界接轨。作家来这里采访仅仅是个开始,要做好充分准 备,才能深入到科学家的情感世界和人性世界。作家需要走近他们,从他们身上攫取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巨大成就,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的未来。

  作家胡学文是第一次参加科技领域的采访活动,他觉得,这次新鲜的经历打开了一个生活的空间。当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思想 情感。写作需要研究这方面的东西,文学的关注点也许就是这些。他说,我是一个生活型的作家,写作靠的是多年的生活积累,写作的优势不是跟生活比丰富,而是 跟生活比发现。我们应该多想想,生活中有什么是写作没有发现的。深入生活使得作品更有生命力,旁观者和参与者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科学是民族的筋骨,文学是民族的风骨。作家季晓涓说道,科学离我们生活很近,但科学家似乎离我们很远。科学家是令人崇敬的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以 他们为骄傲,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文学与科学介入现实的方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要有坚守有担当。文学人与科学人的目标和追求是一致的,科学要有担 当,支撑起民族发展的脊梁;文学更要有担当,引领教化,文以载道,支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二者都心怀家国天下,都有赤子之情,有淡泊名利、无怨无悔的精神 高度。“科技工作者勇于担当拼搏奉献的精神,鼓舞着参加采访的每一个人,作家们会用心表现表达出中国科技的经历,讲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中国故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