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汉学家谢比勒:一个人的坚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26日09:23 来源:人民日报 周飞亚

洛特菲·谢比勒(速写)
罗雪村绘

  难以忘记初次拜访洛特菲·谢比勒先生的情景。

  我问他是如何与中国结缘的,他的回答让我意外。“因为毛主席。”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微微一愣,这位突尼斯汉学家已经开始列举毛主席的思想理论, “比如依靠农民革命,三个世界的划分……”洛特菲如数家珍,“哦还有,中国与世界上别的国家没有殖民关系,只有互相的重视和帮助。这也是我最喜欢中国的一 点。”

  在远离中国的地中海岸,听着这些话语从一个白发苍苍的外国老人口中蹦出来,发音还带着点京味儿,令人不禁产生了一种奇异的不真实感。我忍不住莞尔。

  “嘿,姑娘你别笑,你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那时候,各个国家的青年对毛主席都崇拜得不得了呢!”他说。

  无论如何,正是这些词汇将洛特菲带到了中国,决定了他一生要走的路。

  那一年,他22岁。

  那一年,是1976年。秋天。“文革”刚刚结束,高考尚未恢复,中国的一切正在走向正轨,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进这片土地……洛特菲已经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这块热土。他放弃了原来的数学专业,考取了奖学金,进入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

  那时候,大学生们的课程设置还比较松。他们每天只上半天的专业课,下午则是选修的“报刊课”,在这门课上读得最多的就是《人民日报》和《光明日 报》,洛特菲上得津津有味。“有时候,课堂上就只有我们师生二人。我很喜欢读《人民日报》。”他笑着说。作为一个语言学专业的留学生,报纸文章具有极强的 时代性,是最生动鲜活的语言样本,对洛特菲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4年间,他不仅汉语进步神速,还四处游历,走过上海、广州、西安、桂林等多个城市,观察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是在这4年间,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将他所看到的学到的带回突尼斯,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

  1980年,洛特菲大学毕业。那时,突尼斯只承认法国等有限的几个国家的学历,而中国并不在其中。洛特菲只好离开中国,到汉语研究水平较高的法 国深造,并用几年的时间成功拿到了语言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梦想终于有了开花的土壤。他放弃了法国一家公司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国进入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一 干就是近30年。

  那时候,汉语在学院还仅仅只是一门选修课。任课的是两名华人外教,并且每两年就会轮换,师资力量薄弱。洛特菲成为第一个本国籍的汉语教师。他的 第一步,就是推动汉语成为本科专业。通过社会调研,他向突尼斯教育部提出阿语系的毕业生严重过剩,而包括汉语在内的一些语种人才需求又得不到满足,由此提 议设立这些语种的本科专业。经过6年的漫长等待,1998年,教育部终于同意了他的提议,第一届的21名学生走进了汉语专业的课堂。

  这样还不够。目标刚一实现,洛特菲马上又开始打起了中学教育的主意。如果能在高中开设汉语选修课,既可以为汉语专业的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也可 以让今后进入汉语专业的学生不用从零开始,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洛特菲又一次开始张罗起来。用他同事的话说,就属他能“折腾”,似乎每年都能冒出一个新 点子。

  如今,突尼斯总共有20个中学汉语老师,都是洛特菲的学生。在教育部的要求下,他还编写了一套中学汉语教材,取名为“龙”。他说,龙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之一,从龙的形态图案上,他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每周16节课,已经让年届花甲的洛特菲感到有点吃不消。而他并不肯有丝毫的松懈,还在抽时间写一本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专著。“我的妻子都对我不满 意了。”洛特菲带着歉意地笑道,“因为我把时间和钱都花在了汉语教学上。”当了一辈子大学教授,洛特菲一家至今还在租房住,“如果从这方面来衡量,我算是 一个典型的‘失败者’。”

  在非洲与阿拉伯世界中,突尼斯是最早开设汉语教学的国家,而如今却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洛特菲心中默默地焦虑,却无可奈何。近30年过去了,系里 仍然只有他一个汉语教师。“有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在人们看来,教学工作毕竟太过普通,而他本可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比如多做点学 术研究,或者像他一直希望的那样,到中国工作。但他终究放不下学校的课程。

  在洛特菲生重病的那段时间,大家都担心汉语教学从此就没有了。然而他似乎比别人更加担心,大概就是这种担忧化成的精神力量支持着他挺了过来,熬 过据说大多数患者都无法战胜的疾病,重新出现在讲台上。“我只有一个人,只能爆发!”洛特菲风趣地说。我还知道一些他所没说的事,知道在他心里还藏着两个 遥远的愿景:一个是培养出突尼斯自己的汉语博士,也算是“接班人”;另一个是能在突尼斯设立中国研究中心。对这一切,他怎么舍得因病魔而放弃?

  1976年,他们一共有同学7人来中国学汉语,坚持学下来的只有洛特菲。如今,他的好多学生都到中国工作,他还是只能默默留在学校里——由于工作的繁忙和身体原因,他上一次来中国,已经是12年之前的事。

  这个可爱而倔强的老人,独自在象牙塔里守候着梦想,他大概挺孤单,却仍然开朗乐观。

  人物简介:

  洛特菲·谢比勒,1954年生于突尼斯,1976年赴中国留学,1984年获汉语语言学博士学位,1988年起在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任教。

  谢比勒是突尼斯汉语基础教学的开拓者,培养了一批相关专业的学者,促进了突尼斯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接纳,躬其一生投入于此,是中突文化交流的使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