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李敬泽:“两个重要”:文艺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20日09:35 来源:人民日报 李敬泽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本报刊发了一系列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积 极反响。随着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广大文艺工作者对重要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有了越来越多的新认识、新体会、新感悟,对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 有了越来越高的目标追求和行动自觉。为了适应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的新形势,本版自今日起特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专栏, 刊发知名理论家、评论家和作家、艺术家结合文艺工作实践撰写的文章,敬请关注。

  ——编 者 

  核心阅读

  “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展现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和总揽全局的政治胸怀,是理解中国文艺现状和未来文艺方向的重要文献

  “讲话”通篇贯穿着问题意识,开宗明义地提出“两个重要”论述,作出了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理论阐述

  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伟大悠久的中国能否葆有坚强的文化自信,展现文化上的充沛创造力和强大感召力,有力地彰显中华文化的世界性意义,是“讲话”提出的一个时代课题。对文化和文艺世界性维度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讲话”的一项重要的理论建树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开宗明义就是“两个重要”。这“两个重 要”至关紧要,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地位和作用的根本判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首先是要深入领会“两个重要”。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对于文艺在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和艰苦卓绝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同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而革 命的文艺工作者构成了文化战线的一支中坚力量。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强调:“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 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者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重要”的论断,继承 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时代的变化做出了新的理论探索和发展。

  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问题意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形态与精神文化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的创作和传播出现了众多前所未见的新 情况、新样态,百花盛放,目不暇接,但同时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现在,我们谈论文艺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这成为一个尖锐迫切的问题。在理论批评界,在 作家艺术家中间,在文艺的相关生产和传播环节,乃至在公众中,存在着对文艺的种种不同认识。有的人将文艺仅仅看作是文化商品,简单地以市场效益衡量文艺作 品。在这种观点看来,文艺除市场价值外再无其他价值,而市场价值就包含着文艺的全部作用与目的。也有人“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地看待文艺,把文艺从 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斗争中切割出来。在这种观点看来,存在着一种超越历史、超越国家民族的绝对的文学艺术标准,文艺只有作为纯粹的个人创造才能 获得价值和意义。

  凡此种种,表现形态不同,都在从不同角度颠覆文艺与时代、与人民的关系。当文艺只与市场有关、只与个人有关时,文艺就 被抽去了丰富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文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就被从根本上移除。于是,不再有什么文艺工作者,有的只是在市场上谋生的“艺人”或只对他自己也不 知道在哪里的抽象“人类”负责的所谓“艺术家”。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通篇贯穿着问题意识,开宗明义地提出“两个重要”,就是在时代的发 展变化中,敏锐地洞察新情况、新问题,做出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理论阐述。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实现这 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这就是把文艺放到历史、时代、民族、人民的语境中,坚定不移地确认文艺与近代以来中华民 族历史命运的关系,与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壮阔实践的关系,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着文艺的地位和作用:文艺过去、现在和将来 都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因此成为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和“重要战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两个重要”,关系 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能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繁荣发展。

  文化文艺的本质属性和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的高度看文艺,透辟地论证了文化和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 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 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 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文化问题的理论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集中反映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相关论述中。在文艺 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他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纵论文化的作用,深刻阐明了文化的本质属性。关于“文化”这个词,据说有百种以上的界定。习近平总书记 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民族命运的高度,提纲挈领地指出,文化最根本的层面就在精神,“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 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成为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 的记忆和经验,是一个民族团结向好的根本信念和不懈探求,是广土众民形成认同的内在基础,它在历史运动中具体地形成,也是能动的历史力量,在全民族的创造 和实践中不断获得生机活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经内忧外患而屹立不动,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有我们的文化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撑,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 也能坚守本根而开出新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文化和文艺一 直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条战线。任何抽去文艺的社会价值、切断文艺与民族历史血肉联系的观点,本质上都是“历史终结论”,所要终结的不是世界 历史而是中国历史,所要迎来的是不知今夕何夕的“隔江犹唱”。

  世界性维度和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这一论断既是对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通篇贯穿着广阔的世界视野。从古希 腊、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美国、印度到中国,他满怀激情、如数家珍地列举各民族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他结合个人的阅读经历,论述文艺是世界的语言, 并把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视为中国文艺的一项重要功能。对文化和文艺世界性维度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 一项重要理论建树。

  当今时代,中国正在政治上、经济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全球性作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都能够日益明显地感受到中 国的存在,而中国人也从未以现在这样巨大的规模行走于这个“小小寰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本身就是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展开的,这个目标绝不仅仅是 包含GDP在内的经济指标,它同时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抱负,需要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大增强。如果说,近代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文化的主题是救亡图存,现 在,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这个伟大悠久的文明能不能葆有坚定的文化自信,能不能展现文化上的充沛创造力和强大感召力,有力地彰显中华文化的世界性意义,这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中国文化和文艺提出的一个新的时代课题。

  全球化的进程、世界范围内文化碰撞交融的加剧,构成了对每个民族每 个国家的艰巨考验,这种考验有时甚至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存亡绝续。一个文化上孱弱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缺乏文化认同的国家在全球化的世界中 必然陷入混乱和衰败。一个中国人,当他和世界各国的人们发生直接间接的关系时,他的文化就是他的祖国,就是他的底气、骨气、精气神之所在。越是全球化,越 是走向世界,就越需要坚持民族文化的根性和本位,越需要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自觉和自信,越需要精神上的强健和团结。同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古往今 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题中应有之 义,就包含着这个伟大民族对世界做出更大的文化贡献,中国的文化和文艺不仅要为中华民族提供丰厚滋养,而且要为世界文明贡献华彩篇章,推动人类社会的跃进 和人类文明的升华。

  “两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和高度

  从历史论文化,从世界观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重要”的论 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我们党对文化和文艺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是 决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性质与前途的根本出发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 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从“两个重 要”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者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 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他提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文艺工作者应该克服浮躁,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 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

  从“两个重要”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1840 年以来为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历史主体。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一部分,文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文艺工作 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始终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决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从“两个重要”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所在。文艺作为铸造灵魂的工程,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责任。

  从“两个重要”出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 梦的核心力量,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在这样的立足点上,就能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 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历史经验和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讲话高屋建瓴、博大精深,体现着 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展现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和总揽全局的政治胸怀,既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又具有系统性、前瞻性。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 讲话,既要紧密联系实际,也要在整体上领会讲话的精神内涵,深刻理解讲话的重大理论意义。“两个重要”是讲话开宗明义的起点,由此展开的论述,是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构成了整个讲话在理论上的基础。对“两个重要”的深入理解和阐发,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的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在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不断繁荣发展。

  (作者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