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青年作家应为文学提供新经验 “70后”以下青年创作现状观察研讨会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16日07:48 来源:中国作家网

  1月10日,“私人经验·历史记忆与公共空间——‘70后’以下青年创作现状观察”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会议,近30位专家学者与会。

  李敬泽谈到,近年来青年作家创作出越来越多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作品。我们应该思考,沿用传统的批评话语和研究框架来解读和阐释他们的创作,是否依旧有效。他期待年轻一代的批评家能立足于青年作家们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从特定的概念、角度去阐释这代人的写作。

  与会者围绕“70后”、“80后”的代际命名展开讨论。陆建德认为,简单地以代际来命名一个写作群体和现象是可疑的,在文学语境里不宜把生于某个时代看得太重要。陈晓明谈到,代际命名事实上反映出了时代的焦虑,对于如何理解当下的文学、新的文学现象的焦虑,对于新的批评话语建构的焦虑。孟繁华谈到,今天同一时代的写作者已经呈现出了千差万别的面目。年轻一代的写作者当下最需要警惕的是创作同质化问题。

  关于代际命名的争论,杨庆祥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代人里还没有出现识别度高、足够成熟出色的个体,所以只能“打包”谈论。丛治辰认为,应看到“80后”创作从生产机制、文学观念与技术手法等方面与前辈作家的差异。金赫楠谈到,对于“80后”的研究和讨论终究要落到这样一个问题上,即这一代人的写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什么新东西。

  谈到私人与公共和历史的关系,饶翔认为,青年作家应从个人的日常经验出发,重新走入公共空间,做一个本雅明所说的“都市漫游者”,在漫游中获取深刻的都市经验。李振谈到,对于年轻作家而言,如何让私人经验与公共空间建立联系,让它在文本中切实产生作用、转化为故事,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徐刚坦言,一些作家小说内在的阴郁、颓废和虚无仍然令人心惊,保持“对时代黑暗的凝视”是容易的,不容易的是还要“在黑暗中感知我们又无限远去的光”。

  针对具体的作家作品,王晴飞谈论的是“70后”作家史杰鹏,他认为史杰鹏的历史小说一是具有准确的历史感,二是没有对权力与诡谋的迷恋。陈思谈到2014年短篇小说创作中的三种现象:日常生活的批判、写作主体的焦虑和与学院理论话语呼应。夏烈认为,今天网络文学创作者的主流多为“70后”、“80后”,网络文学创作首先介入公共空间,反映公众经验的办法,如何在媒介革命进程中再次凝聚个人才能与传统的关系颇为重要。 (欣  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