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于丹谈成长:年轻时熬夜写东西 喜欢大杯喝咖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15日15:45 来源:北京晨报

从学者到行者,于丹追求的是“清欢”人生。于丹/供图

  作家于丹暌违三年后再推新作《人间有味是清欢》,作品延续了其细腻宁静、以小见大的一贯风格。

  暌违三载再发新作 天命之年回眸人生

  文化学者、千万册级畅销书作家于丹再推新作。2015年新年伊始,于丹携其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在北京中关村言又己书店举办了首发式。这是 于丹暌违三年后,对于人生、对于文化、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再度思考,作品延续了其细腻宁静、娓娓道来、以小见大的一贯风格。恰巧的是,今年也是于丹人生 走过的第五十个年头,回眸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于丹在她的这本新书中首度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相比人们已经熟知的学者 于丹,如今她更愿意人们称她为行者于丹,她说,“如果到晚年时,大家称我为行者于丹,我会更高兴一些。”

  选择行走

  邂逅自己

  从《百家讲坛》主讲人,到电视文化学者,再到千万册级畅销书作家,对于自己的种种身份,于丹表示,她更愿意称自己为“行者于丹”。她说,“境无 好坏,唯心所造。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可以选择悠游自适,面对繁忙的工作,我们可以学会乘物游心。当我们沿着梦想的道路一路前行,也别忘了停下来看一看四 时风雨,用心去听,用心去感,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为此,于丹选择了行走,从西子湖畔到大漠敦煌,从宁静古城到国际都市,她把一路走来遇到的人和事流诸笔端。于丹表示,人一直都是在路上的,走过万水千山,你才能够邂逅不同的风景,最后邂逅真正的自己。

  于丹说,“城市把人们聚在一起,却又用钢筋水泥把人们牢牢地隔开。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我们要练就一颗波澜不惊、不偏不倚的强大心灵,才足以抵 御一切外来的侵扰。”在她看来,生活中的困惑是常有的,解决一个,又来一个。有些“惑”,一时半会儿解不了,要去参悟,在生活中去参,在时光中去悟。理想 与现实的矛盾也是常有的,否则,理想就失了珍贵,现实就少了无奈。于丹始终相信,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就像她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眸

  人生

  首谈成长

  作为一位畅销书作家,于丹向来善于以小见大,在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中,于丹紧密联系个人成长经历,从生命、成长、幸福、闲情、行走、流年六个部分,讲述自己的故事,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人生。

  于丹表示,自己年轻的时候,熬夜写东西,喜欢大杯喝咖啡,那时候茶入口,完全像白水一样,看着人家喝绿茶,总觉得那么淡的东西能有什么味道?那 时,运动之后也只喜欢喝带着气泡的特别浓郁的碳酸饮料,觉得那一切浓郁就叫做味道。可是人到中年,当你终于有了很多的轰轰烈烈,待到繁华落尽,才知道人世 间会有很多的跌宕起伏,会有很多的事情并不尽如人意。《老子》里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人要把这种“无事”也当作一种事情去过,然后人以无为而 达到不为,人间至淡的味道,你也能回味出它的真味与隽永。

  因此,她在书中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对谈于丹

  论人生 绚烂至极 归于平淡

  一个人走过万水千山,越接近自我,就越喜欢简单、朴素的东西。绚烂至极终归于平淡的时候,就懂得了“人间有味是清欢”。

  北京晨报:您给新书起名叫《人间有味是清欢》,为何要把主题定位为“清欢”?

  于丹:“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苏东坡《浣溪沙》中的最后一句。当时他是在黄州当团练副使,四年后又被贬到汝州,在特别倒霉的流离失所之间,他为 自己泡上新茶,然后把春笋摆上盘的时候,突然心中静静地体会到这就叫“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的玩味,有时候不在于世界给你的浓郁滋味。老子说,“为无 为,事无事,味无味”,也就是说,不见得说你眼前非得摆着东坡肘子的时候才叫有意思。我自己这些年也是讲课啊、行走啊,在这种不同的多元角色中转换,也在 这当中探索生命真正的东西。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去世之前,在病床上问年轻的追慕者,“有谁知道我生命的真相呢,如果你知道,那么请你告诉我吧。”这就成了她留在这世 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所以她法文版的传记题目就叫《真相与传奇》。也许,一个人走过万水千山,越接近自我的时候,他就越喜欢找到一些简单和朴素的东西。其 实,人从简单走向复杂的时候,一定都会有较劲的时候,会喜欢各种浓郁,各种强烈,各种独特的体会。可是当一切绚烂终归于平淡的时候,你也许就懂得了“人间 有味是清欢”,这就是我现在的心境。

  讲经历 千山万水 愿为行者

  行走是一种生存方式,行走带来的突破体验让人着迷,如果人们不称我为学者于丹,而是行者于丹,我会更高兴。

  北京晨报:书中插图都是您亲自拍摄的,相比文字记录,这种图片记录有什么特别之处?

  于丹:我喜欢用图片记录微小的、转瞬即逝的瞬间,有时候就是叶子上挂着的水珠,有时候就是花瓣“将残未残”,有时候就是流云,也有时候就是你身 边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展颜一笑,所有这一切今生今世错过了就永不再来。我特别喜欢的一种拍照方式,就是走到一个陌生地方,带着周围的环境从上往下给自 己的脚拍一张照片。比如,在西班牙特莱多老城,我穿着西班牙那种红色的芭蕾舞鞋,站在犹太教教堂门前的石子路上,我就会把它拍下来。当我是一个年轻姑娘满 世界跑的时候,我记录我孤单的足迹;等到我做了妈妈的时候,我记录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的足迹。终于,孩子慢慢长大了,能跟妈妈的脚并在一起了,在海角天 涯,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

  北京晨报:您行走了不少地方,其中给您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

  于丹:其实,我不是为了去体验人生而行走,而是行走就是我的生存方式。我从小行走了太多的地方,今天才能够体验百味人生。我从小就跟着我爸行 走,到大学我背包跟同学行走,后来我因为工作在各地讲学行走,自己出去旅游行走,南极北极都去过。行走在极地的时候,太阳就在你头顶上绕来绕去,永不落 日,我就想起“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在这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全是白昼。但是没过三天,我就开始怀念黑夜,觉得如果没有了漫漫暗夜,永恒的白昼又 有什么意义。再比如说空间,我从小就爱迷路,找不着北,但当我行走到南极点的时候,终于找到一个地方往哪儿走都是北了。行走带来的那种体验的突破让我着 迷,到我的晚年,如果人们把我称为行者于丹,我可能会更高兴。

  说成长 百转千回 方得清欢

  如果没有经历过绚烂,那就不是平淡,而是平庸。人如果没有经历过人间的百转千回,怎么可能有清欢。

  北京晨报:您选择在这本书里首次讲述您的个人成长经历,据说创作中曾经数度落泪?

  于丹:我是喜欢写日记的,这里面有好多是我愿意跟人分享的内容。书里提到过“来日并不方长”。有个给我做过手术的医生,给我腿里打过两根钉子, 他一直想再给我处理一下。我俩是朋友,我说你也忙,我也忙,咱们来日方长。我那会儿30多岁,他也不到40岁,是一个年轻的骨科主任。结果有一次跟他约好 了,出差回来我才知道,他已经出车祸去世了。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来日并不方长。所以我很动感情。

  北京晨报:那么,作为一种人生理念,“清欢”是否会成为您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

  于丹:我认为起码现在不是,因为清欢是有阶段的,这就是我说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如果没有经历过绚烂,那就不是平淡,而是平庸。人如果没有经历 过人间的百转千回,怎么可能有清欢。我孩子今年才10岁,所以我不会对她讲清欢。清欢是中年以后的事情。一个人不曾拿得起,何谈放得下。随着苏东坡的人生 经历去看,看他一生的跌宕起伏,就会知道这些人间有味的隽永,就是人到中年的况味。人能不能走到清欢,要看他的悟性、造化和缘分。

  北京晨报:喜欢您的读者很多,您也会让孩子看您的作品吗?她喜欢吗?

  于丹:有一些会看。我有两本作品是给小孩写的“读最美古诗词”,她会翻着看看。但是《论语心得》她从来没有看过,我也不想我写的书就一定要让她看,她应该有她自己爱看的书。她特别喜欢读书,但读得比较庞杂。

  谈名利 不迎不逆 诚意就好

  对于名利,不刻意去追,也不刻意去推,关键要看是不是在生命的坦然里。一生的时光太有限了,不迎,不逆,有诚意就好。

  北京晨报:一般而言,人们所追求的“名利”都应该是“清欢”的敌人,以“清欢”为追求的您,怎么看待名利?

  于丹:“名利”关键要看是不是在生命的坦然里。最初在《百家讲坛》,我并不是经过刻意策划才登上去的,是因为我本来就是中央电视台的顾问,我给 他们评节目,他们让我做个样片,结果糊里糊涂的我就上去了。这不是求来的,但它就来了。既然来了,就接受。我的岗位在大学,我家里面有妈妈和孩子,当它过 去以后,我还要以这些为重。对于“名利”,我喜欢四个字叫做“不迎、不逆”,我不刻意去追,也不刻意去推。一生的时光太有限了,不迎,不逆,有诚意就好。

  北京晨报:目前的图书市场上,心灵鸡汤、人生讲义一类的东西非常多,您这本新书也是谈人生的,那么您最想告诉读者的又是什么呢?

  于丹: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想告诉大家的,这些只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点点随笔。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的第一句话,“我写这本书,只是喜欢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我很喜欢他这句话。

  晨报记者 韩英楠

  ■记者手记

  这一份让人

  温暖的清欢

  年届天命,回眸五十载人生,于丹道出了自己对于“清欢”的心得。就像于丹自己所说的那样,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一场专访下来,在记者眼里,她的 内心似乎又回到了初心满怀的少女时代。在接受采访间隙,于丹时而补补妆,时而照照镜子,没有半点那种人已过半百的意思。而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新时代 女性的干练劲儿,也让人感觉很舒服。

  于丹谈话的逻辑性很强,且出口能成章,总是按部就班不急不缓地回答着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言语之间层层递进,答案似乎早已水到渠成。记者事先 准备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有关于丹本人如何看待“名利”二字,但一路聊来,还没到把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记者似乎就已经从她的言谈话语间体会到了她所谓的那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是在这些言谈话语间,记者可以看出,于丹很是疼爱她的孩子,每每提及,从表情、神态到语速,都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这种母性慈 爱的自然表露,自是可堪“人间有味”。

  当天,于丹随身带了一个粉红色的保温瓶,里面装的是从家里灌好的白开水,在谈话间隙,她会用保温瓶盖子当杯子,自己倒出水来喝。几次三番,旁边 的服务人员有些看不过去了,便主动替她倒水,于丹便一定要停顿下来,亲手从服务人员手里接过水杯来,再说声谢谢。“人间有味是清欢”,在于丹这些不经意的 温暖细节里,也该满满都是那份难得的清欢吧。

  韩英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