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为中国文学高地建设提供资质优秀的作品——《芳草》文学杂志在汉举行第四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奖颁奖活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6日15:3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颋
1会场1
1会场2
1会场3
1会场4
1李敬泽讲话
1刘醒龙讲话

  2014年12月21日,第四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奖在武汉举行颁奖典礼。汉语文学女评委奖始于2006年《芳草》改刊,前三届以两年为期评奖,第四届(2011—2014年度)首次跨越四个年头。

  此次评委会由中国文学界著名女性文学评论家组成。经初评和终评,在22部长篇小说、81篇短篇小说、46篇散文、76组诗歌和50篇文学理论,共计720万字(行)作品里,评选出11部作品分获第四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大奖、汉语文学女评委奖最佳审美奖、汉语文学女评委奖最佳抒情奖、汉语文学女评委奖最佳叙事奖。分别获得独具创意的第四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奖授奖辞书法奖品等。

  获奖名单中,既有铁凝等已经具备中国文学史高度的作家作品,也发现和推介了周李立等能准确把握现代气质的青年作家。既有李清霞的《陈忠实的文学道路》这类专门研究正在成为经典的作家的大部头著述,也力推洪治纲的《新世纪文学:命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等极具前沿性和标志性的先锋评论。此外,叶舟、李骏虎等近期获得鲁迅文学奖和水运宪等八十年代就曾获得全国中篇小说奖的不同阅历的作家,也有最新作品获得评委们的青睐。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出席此次颁奖活动,并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领取第四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大奖。

  著名作家、芳草文学杂志主编刘醒龙在致词中表示:文学的最佳气韵是浪漫的,无论时势如何变化,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神追求,都是文学必须向往的高度,同时也是不可放弃的文学底线。为当代中国文学价值标准确立、为中国文学高地建设提供良好资质的作品,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芳草》文学杂志的唯一追求。

  《芳草》文学杂志从改刊以来,坚持“汉语神韵,华文风骨”的文学理念,追求优雅、大气的汉语文学品格,鼓励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此次颁奖得到了中国作协、湖北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和武汉市委宣传部的鼎力支持,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连生、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汉桥等出席颁奖活动。水运宪、洪治纲、李清霞、叶舟、马步升、李骏虎、张庆国、周李立、韩永明等获奖作者,胡殷红、牛玉秋、何向阳、刘琼、刘颋、韩春燕、陆梅等评委,及於可训、施战军、潘凯雄、王必胜、马津海、王干、商震、杨晓升、温远辉、高兴、贾梦玮、李云雷、谢欣、次仁罗布、朱小如、金宇澄、刘晓闽、吴克敬、邰筐、吴投文、陈爽、刘益善、车延高、梁必文、王新民、田禾、李俊国、刘川鄂、熊唤军、李遇春、周新民、尤莉娅(乌克兰)等国内外文学界知名作家、评论家、杂志负责人出席了颁奖典礼。

1评委及获奖者合影

《芳草》·第四届女评委奖获奖作品篇目:

大奖(2部):

告别语

铁凝

短篇小说

2011年第5

《陪护笔记》

叶舟

长诗

2013年第3

 

最佳抒情奖(3部)

《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

李骏虎

长篇小说

2014年第6

《晒太阳》

韩永明

短篇小说

2012年第1

《八道门》

周李立

短篇小说

2014年第3

 

最佳叙事奖(3部)

《陇东断代史》

马步升

长篇小说

2012年第2

《无双轶事》

水运宪

中篇小说

2012年第6

《如风》

张庆国

中篇小说

2011年第1

 

最佳审美奖(3部)

《过台湾》

林那北

长篇散文

2011年第5

《陈忠实的文学道路》

李清霞

理论

2013年第4

《新世纪文学:命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洪治纲等

理论

2011年第2

 

 

第四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大奖授奖辞

  铁凝的短篇小说《告别语》(二○一一年第五期)正视现代人际沟通的基本规则及其价值,透视现实伦理与个人真情实感之间的距离。作品如精灵般潜入家常血脉肌理,让见闻、见识和见证,细心地融入对现代人成长困境的体恤,给人以告别障碍、摆脱怯懦的信心;扩张了文学对行进中的生活及伴生的隐衷予以诗性表达的有效场域。

  叶舟的长诗《陪护笔记——给母亲》(二○一三年第三期)关注个体生命的尊严与痛楚,人文视野宏阔瑰丽,既凝视在历史深处舍身搏斗的命运,又聚焦于人间气象和生活诗性。用精准的叙事和绝对的抒情,书写两代人的心灵史,并建立起一个结构独特奇异、内涵磅礴的现代汉语诗歌世界。

  洪治纲的评论《新世纪文学命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二○一一年第二期)等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关注到新世纪文学作为一种存在的复杂性与丰富的美学蕴含。不同的视角与方法,使这一论题得到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阐释,现实了当代文学史整合当下的可能性与理论批评的充分有效性。

  林那北的长篇散文《过台湾》(二○一一年第五期)是一次深情的回望、艰苦的打捞、逼真的还原与诗性的叙述。在女性细心的搜寻中,不仅是绵长而宏大的历史,更有新鲜如昨的细节和动人情怀的人与故事。

  李清霞的作家评传《陈忠实的文学道路》(二○一三年第四期)以近似编年史的方式再现了陈忠实的文学生涯。丰富翔尽的资料、极具现场感的叙述以及审慎客观的立场不仅具有当代文学史的学术价值,更通过对一个思想者的形象塑造而使其透出民族精神史的光泽。

  马步升的长篇小说《陇东断代史》(二○一二年第二期)通过描写充满寓意的陇东“员外村”马家几代人及村民的生活图景,完成了一部民间乡土知识分子,因时代大变局而“断代”、生命再生与精神涅槃的“复活史”。把浓浓的历史情结和怀旧心情,倾注于日常生活叙事和民俗价值趋向,在恣肆跌宕的叙述中,建构了一片气韵生动的文学陇东,颇具民间品质。

  张庆国的中篇小说《如风》(二○一一年第一期 )是一部生长于南中国边地山林的小说,野气横生,气质忧郁。它以打猎作为故事的基本载体,以陈刚为核心人物展开多层面的叙事,猎人、猎犬、猎物间的荒诞故事,不仅如风消散了人的生命、爱情乃至世风,更是一个有关权力与欲望的现代寓言,直抵世道人心。小说叙述瓷实,文字传神而干净;隐喻生动,尖锐而耐人寻味。

  李骏虎的长篇小说《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二○一四年第六期)具有文学与历史的双重价值。作品围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组成抗日先锋军东征山西的这段历史,以当代立场和视野,首次呈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救亡史及其复杂性,史诗般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全面抗战的历史功绩,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形成的伟大意义。在救亡图存的主题下,作品成功刻画了不同立场的历史人物的精神发展轨迹,形象地再现了他们在重要历史关头做出抉择的过程。

  韩永明的短篇小说《晒太阳》(二○一二年第一期)将我们生命中的绝望与希望、寒冷与温暖、黑暗与光明、疼痛与抚慰,融入一个绝症少年的最后时光。小说构思精巧,叙述灵动,语言优美,诗意丰沛,仿佛一只折翅的蝴蝶在挣扎着飞向黎明中的花朵,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周李立的短篇小说《八道门》(二○一三年第三期)是一道道隐喻之门,人与人之间的壁垒,人群与人群之间的阻隔,让这个世界支离破碎。当一种略显狼狈的人生,踮起足尖,费力穿过七道防线靠近富人世界时,故事便走向了精彩。小说构思别致,叙事幽默,内涵丰富,寓意深邃,彰显着现代主义小说的品质。

  水运宪的中篇小说《无双轶事》(二○一二年第六期)着力描摹了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场虚惊。那些平静下的危机,舞蹈中的镣铐,正与反的随时错位,让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荒诞。作者以小写大,以静写动,以得写失、以轻写重,揭示当荒诞成为生活的本质,人的存在无疑陷入了巨大的困境,籍此抒发中国式官场中别样情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