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国产科幻电影:梦想照进现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6日11:23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王俊宁
国产科幻电影:梦想照进现实


  因为众多科幻电影立项,2015年被期待为“国产科幻电影元年”。据媒体报道,2014年已立项或正在拍摄的国产科幻电影不下十部,其中多部投资都在亿元以上,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电影《三体》的立项。科幻迷翘首以盼的国产科幻电影的“春天”真的要来临了吗?
国产科幻电影:梦想照进现实

  本报记者 王俊宁

国产科幻电影:梦想照进现实
国产科幻电影:梦想照进现实
《星际穿越》(上)与《三体》概念图(下) 图片来源:昵图网

  其实,在一年多以前,2013年9月就有媒体报道了电影《三体》立项的消息。

  今年11月,趁着《星际穿越》掀起来的“科幻热潮”,《三体》电影主创顺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科幻小说《三体》改编的大电影将被拍摄成六部曲,单片投资达2亿元。原著作者刘慈欣将担纲影片监制。

  除了《三体》,11月在中影股份主办的“汇聚中影·开放共赢”电影项目推介会上曝光的24个新电影项目中,《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微纪元》三部科幻片也均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

  中国科幻电影市场火了

  除了刘慈欣,媒体报道还指出其他科幻界知名作家王晋康、韩松、何夕等小说版权也都很抢手,已经卖掉不少,等着开拍。包括韩寒、郭敬明、宁浩等在内的国内新老导演都即将涉足科幻电影。于是,2015年也被期待会是国产科幻电影元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正大力推进创意电影产业,大概有10至20部科幻电影在筹备当中,国内的科幻电影很有希望。”

  在吴岩看来,国内科幻电影能够在此时引发关注,跟当前科幻受到推崇有关。“中国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地位,在世界上逐渐走向前沿,人们都期待着能在未来科技、政治、社会领域有更多的参与。在这样的时代,科幻在最新一代人那里受到推崇,是自然的事情。”

  除了对未来的期许,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催生出了公路片、恐怖片、奇幻片等多种类型片,随着国内电影工业的发展和类型片的多样化,出现国产科幻片是一件必然的事。

   而从市场角度来看,科幻电影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刺激国产科幻电影立项的最直接因素。在11月中影的电影项目推介会上,中影在其项目推荐书里详细分析了科幻 片现在所占的票房比例,截至11月中旬,今年已上映的约300部国内外电影中,科幻片有16部(包括含有科幻元素的超级英雄电影),产出票房77亿元,占 全国总票房的30%,是所有电影类型里的第一名。而国产电影在科幻领域还属空白。

  科幻电影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因为科幻电影对于技术要求较高,以往产业薄弱的国内电影鲜有人触及这块“蛋糕”。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且与国外电影公司的合作,技术已经不是限制国产科幻电影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不缺特技技术,许多外国科幻大片是在中国加工的。”吴岩说,“但是,中国电影界制作科幻片的编剧、概念设计和美术设计等许多方面尚不成熟,也尚未培育出这一类型的制片人和演员。国内电影产业还没有经验。”

   吴岩指出,不同于小说创作,科幻电影的制作是团队工作,需要联合创作、完善的产业链。“刘慈欣写科幻小说写得好,一个人就可以成功,但科幻电影一个人是 成功不了的。需要有好的导演、演员、技术,还包括美工、概念设计。把团队里这些人都培育出来,才能做出好的科幻电影。”

  科普作家尹传红 打小就是一名科幻迷,曾出版过科幻研究著作《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科幻小说《三体》的火爆他感受到了,在许多场 合都听人提起。其实不止于刘慈欣,王晋康等人的科幻作品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且极富故事性和哲理性,受到不少读者追捧,拍电影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 不过,他对眼下中国科幻电影的编创和制作水平“不敢恭维”,甚至认为如果拿大片来要求,“目前中国的科幻电影连起步都还谈不上”。

  科幻作家星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作为国产科幻电影的开端,我也特别希望中国科幻影视能就此打开局面。但是开端并不仅仅意味着数量,一定的质量也应该是标准之一。”

  采访中,吴岩和星河都提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部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电影根据童恩正的科幻小说改编,小说很出色,但是电影的美工没有表现出未来世界的美感,演员没能体现真实的科学家风貌,观众的反响也就一般。

  总要开始尝试

  同许多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一样,《三体》电影立项之初,担心改编“毁经典”的质疑之声便没有间断过。特别是电影立项最终是落在一家以做游戏出身的公司手里,导演张番番也没什么知名度,仅有的两部作品口碑也一般。

  除了面临庞大的原著粉丝质疑,国产科幻电影还需面对口味愈加挑剔的中国观众。新时代成长起来的观众大都接受了美国科幻大片的“洗礼”,受好莱坞科幻大片熏陶的科幻影迷对科幻电影已经有了很高的审美需求。

   对此,刘慈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呼吁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宽容一点。“美国的科幻电影发展了上百年,而中国的电影几乎是从零起步,在这种情况下,期待第一 部高成本的科幻片又叫好又叫座,成为经典,几乎不可能,不可能要求第一部就拍得跟《星际穿越》一样。希望观众和评论家能宽容一点,能够起步,能够拍出来, 就是一个成就了。”

  其实,上世纪80年代,美国科幻电影崛起之初,从事美国科幻电影的,并非是他们主流的电影从业人员。如今被我们熟知的著名科幻导演乔治·卢克斯、斯皮尔伯格这些人在当时也被看作是抱着科幻幻想不切实际的年轻人。然而,正是因为有他们的铺垫,才有了今天的美国科幻电影。而吴岩也相信聪明的中国人会很快解决现有问题,培育出一批自己的科幻人才。

  正如刘慈欣说的那样:“中国的科幻片,特别是那种大成本科幻片现在还是个空白,总得有个开始,总要开始尝试。要是不去做就永远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中国科学报》 (2014-12-26 第17版 文化周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