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2014影视文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专家解读2014影视创作状况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0日09:32 来源:中国作家网

  由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主办的“2014影视文学研讨会”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黄亚洲、范咏戈、艾克拜尔·米吉提及部分委员程蔚东、王兴东、马中骏等参加会议,中国作协副主席、影视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建功主持会议。

  当年的《人民文学》杂志曾发表过大量的电影剧本,李敬泽在讲话中用这个事实强调说,影视剧作本身就是文学创作,影视与文学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电影的工业化发展,剧作的独立性问题、对剧作的认识与把握的问题都需要重新面对和探讨。文艺要坚持自己的独立价值和艺术理想,最根本的环节是剧作文学性的独立,因此,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积极推动中国影视剧的健康发展。

  中国影协秘书长饶曙光作为特约嘉宾和范咏戈分别回顾了2014年中国电影、电视剧创作与播出情况。饶曙光首先预测了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的预期——今年中国电影票房将突破300亿元。在未来3年内,中国将逐渐发展成为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但高票房不代表高品质,饶曙光提出,当前中国电影不平衡、不统一的矛盾确实比较突出。为何《心花怒放》能斩获如此高的票房?小品化、话题性、快节奏是当下高票房电影的一些共同特点,《心花路放》全都占了。高票房的电影在内容选择和表达上,注重话题性、社交性、互动性,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注重快节奏、强刺激、情绪化,从而有效调动和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简单说,满足当下年轻人追求轻松娱乐的心态是影片取得高票房的“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相比之下,描写历史变迁与作家命运的《黄金时代》,其票房则不尽如人意。尽管《黄金时代》也有话题性,但是其话题性相对集中在文艺青年的层次,而文艺青年并不是自己买票进电影院观影的主体观众,所以其票房并不理想。事实上,也与当下主流院线的观众群体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普遍存在的盲目、非理性、过度娱乐化以及“粉丝消费”密切相关。毫无疑问,中国电影到目前为止存在着娱乐化、同质化、片面追求票房和“眼球效应”,以“山寨”、“无厘头”代替创意和想象力等等诸多问题。

  饶曙光认为当下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和繁荣需解决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是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推动中国电影差异化市场体系建设。差异化的市场体系建设是中国电影下一阶段的关键环节,这样才能让不同类型电影找到适合的观众群体,最终获得良性发展。其次,引导和培养高层次观众群体是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电影美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电影与观众的关系,什么样的观众决定了什么样的电影。现在观影的主流人群是“80后”、“90后”群体,他们的欣赏趣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走向。从电影批评的角度而言,对观众的消费应该有一定的引导,要从单纯的“粉丝消费”走向更为理性和多元的消费,要培养能够欣赏不同类型影片的观众群体。现在观众欣赏方向仍较为单一,这并不利于中国电影未来可持续发展。如果观众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影片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单单批评电影创作,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所以应该有效推进电影文化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整体观影文化水平,这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第三,培养批量化的年轻创意人才和队伍、尤其是年轻导演群体,以创意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饶曙光认为,一个良性、健康的电影市场最终依靠电影的品质和内涵赢得观众的信任,以高品质赢得高票房。事实上,未来中国电影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要实现电影市场更加良性健康发展,除了产业和资本的推动之外,应该更加发挥电影理论批评的引导作用,使其回到电影艺术、美学、内容的分析上来,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炒作与批评。这不仅有利于创作,也有助于提升观众观影水平,让观影主体摆脱简单的轻松娱乐心态,摆脱简单的非理性消费,引导他们更加理性和多元化消费,培养出能够欣赏艺术电影的高端观影群体,这样电影市场才能更加细化,不同类型的电影都能够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空间。惟有如此,中国电影市场才能真正进入一个多元又健康的“黄金时代”,在创造高票房同时,也能够赢得更多的口碑和尊重。

  范咏戈描绘了当下电视剧创作与播出的景观:市场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其数量仍保持稳定,质量有所提升,体现在创作题材更加广泛,风格更为多样,形式不断出新,产业规模不断扩展,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产业形态进一步成熟,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范咏戈认为,完成这样一个历史性转变的原因是:首先电视剧紧扣了时代脉搏,不管是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包括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甚至谍战剧,都在适应人们在社会转型期价值重建和追求理想、美好的愿望。希望从电视剧中获得生活答案、审美感受,并不是简单的配合政治,这和配合写作完全是两码事。第二,提高了作家与现实和艺术的对话水平,剧作能够真正把握住时代脉搏和积极向上的内涵。第三,电视剧进一步实现了向认识审美特性的回归。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归纳——“故事为本”:电视剧好看不好看,主要是不落俗套和具有足够叙事张力的故事,观众是要看故事,一部电视剧没有好故事,无论怎么“打造”,不会吸引人;“思想为尊”:光好看没意思恐怕也不行,那只会是个空壳,还是要有一种价值的确立,或者说一种价值观的探索;“愉悦为旨”:电视剧是一种审美样式,看电视剧的人不是要到电视机前面来听高头讲章、耳提面命式的教诲,还要好看;“技术为上”:电视剧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得讲究制作;故事、内容以外,制作上要精良。这几条恐怕是一个让电视剧成为精品绕不过去的坎。

  范咏戈同时谈到了电视剧创作存在的几大问题:一是与市场趣味博弈时乏力,许多情况下迎合、输给了低俗市场,而忽略了精神产品的应有属性;二是创作上跟风的盲目;三是开掘新的人文内涵的迟钝;四是华丽外表下的文化贫困;五是格局小,气象弱,难以体现出大国文化版图等。范咏戈认为,当下中国电视剧面临两个转型发展节点:一是人文命题的转型,二是呈现形式的转型。电视剧的创新发展,不能忽略一个时代主题——中国梦、一个发展节点——娱乐转型。这两个新语境越被广泛认可越被优化,电视剧发展就越加健康。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要培养自己的优秀文化,特别是承载这种文化的文艺作品。电视剧的价值在于找到表面生活世界后面的另外一个存在,也就是作为精神意志的那个世界,它是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主导。在中国梦的新语境下,各种类型的电视剧都急需寻找自己调整的角度。比如,继续关注民生话题,同时要将故事引领回归到温情上;既要表现重大革命历史,又要让其成为当代人的精神力量和偶像。“过度娱乐”是创新发展一道必过的门槛。“过度娱乐”实际上是观众被“愚乐”,政府“限娱”不是禁娱,只是针对现下娱乐的泛滥采取的一项限制手段。经过“泛娱乐化”向“在娱心中劝善”(鲁迅语)的转型,中国电视人对核心问题的思索和肯定会更深一步。(艺  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