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飞氘:《进击的巨人》与艺术的道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8日09:24 来源:中国作家网 飞氘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在各种纪念、反思的氛围中,我把《进击的巨人》动画版(25集)看完了,感觉很震撼。情节一路出人意料,其中的两场战役节奏尤其紧张,让人欲罢不能。这个故事的构架很华丽,也很惊悚,特别是寻常巨人以哥拉斯巨兽般的体型和丧尸围城的规模,以及单纯以“杀戮”为目的的吃人意象,都实在恐怖。前半部分一直弥漫着浓浓的绝望气氛,本来已经够酷了,但后面出现了人类“巨人化”的情节更让人意外,由此也把故事弄得更加宏大和复杂(某种程度上可谓老套的),阴谋论世界观也开始浮现了。据说漫画还没画完,不知如何结尾,就目前而言,“立体机动装置VS巨人”这样一种作战形态很好看,还有,作者对角色的随手残酷虐杀,也有追赶《冰与火之歌》的意思,那背后的大阴谋似乎也值得期待。总之,看得很过瘾。

  但是,对这个动画,情绪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很佩服新鲜的设定、情节化的能力,以及包括画面和格调雄浑的配乐(作曲家泽野弘之似乎也是一位“80后”吧)在内的艺术表现,同时,也对背后某种隐隐浮现的心态感到了不安。据日本学者立原透耶女士介绍,这部动画之所以风靡,可能因其反映了当前日本年轻人被围困的焦虑、对“外面世界”的恐怖与不安的情绪。又听说,原漫画作者谏山创先生非常推崇曾经击败哥萨克骑兵的日本陆军大将秋山好古,以之为原型,创造了匹西斯司令这个角色。所以,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观众,我很难不去联想,故事中人类的焦虑,以及“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那才是真正的自由”的这种迫切,与日本那种“离开危险重重的岛国一隅,登上大陆”的渴望,有某种暧昧的关系。

  此外,不论是曾经让我们热血沸腾的《圣斗士》也好,还是《进击的巨人》中面对压倒性实力而仍然决意维护人类尊严的战士也好,日本动画似乎从来不乏热血战斗的激情,鼓吹为“人类”和“正义”而赴死一战的觉悟。而这正是近代中国人曾经努力想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晚清时,就有不少中国知识分子为日本人这种舍弃小我,在集体的事业中获得永生的牺牲精神所震撼。比如说,梁启超曾在日本目睹了士兵在“祈战死”的条幅下入伍的情景,由此思考“日本魂”和日本人能够维新的精神动力。他和好友谭嗣同,都倾心大乘佛教,希望中国人能够舍弃一己之私,获得舍生取义的觉悟,由此投入到变革中国的事业中。

  当然,这种觉悟也有其危险的一面。看这部动画片时,我总是会想到日本思想家竹内好在战时所写的《大东亚战争与吾等的决意》这篇短文。当日本人对美国这样的西洋强敌宣战时,一些热爱“支那”的知识分子,在特定的时代情绪中,也喊出了“我们日本不是惧怕强者的懦夫!战刀向强敌扬起的时候,一切都得到了证明”。于是,“日本是否在东亚建设的美名下而欺凌弱小呢?”的怀疑也被彻底否定。宣战的一刻,日本的民众不再惶惑,“郁结之情”不见了踪影,在“堂堂的布阵,雄伟的规模”中沉醉,于是,“从东亚驱逐侵略者,没有一丝一毫进行道德反省的必要。敌人就应该快刀斩乱麻地彻底消灭”。因为“我们热爱祖国,其次热爱邻邦;我们相信正义,我们也相信力量”。于是,“在这一变革世界史的壮举之前,支那事件作为一个牺牲不是无法忍受的事情”了。这样的声音,听起来是否耳熟?

  如今,又是一个甲午,中国的青年也好,日本的青年也好,同样活在卑琐的现实中,同样喜爱着那些总是激励我们为崇高志业献身的动画作品,为之感动不已。那么,如果有一天,又爆发了人类之间的战争,或者人与外星人的战争,那时候,这样的青年们,投入到真实世界中发生的真实的杀戮中时,又会怎样理解这以生命来支持的战争呢?

  总之,不论是作为优秀的艺术作品,还是其背后那令人生畏的信念,由日本“80后”创作出的这样具有感染力的作品,都实在让我既佩服、羡慕,又颇为困扰。我再一次思考一个老问题:艺术与道义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我们自己的信条,又是什么呢?

  也许,艺术家不需要成为思想家。他当然也要思考,但首要任务是成为艺术家,奉献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它们往往蕴含许多“危险”、甚至于看似“不道德”的见解,并可能因其强烈的感染力而对他人的行动产生实在的影响。比如,有些表现暴力的电影,创作者本人并非意在宣扬暴力,相反是为了批判暴力,可是在公映后,却会被罪犯模仿,诸如此类的事情,该如何看待,这是我一直没想明白的问题。

  也许,艺术家的职责是忠实于自己的信条吧!去把自己坚信为“正确”的事情,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给他人。不论将受到何种批评和指责,都要有大声捍卫自认为是“真理”的勇气,哪怕招致唾骂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艺术家的恶魔性。

  但,“艺术家”不会是一个人的惟一社会身份。作为人类共同体的一分子,又不得不考虑自我对他人的责任。因此,在捍卫自己的“信条”之余,也要永远保持反思的态度,不断地自我质疑,在对立的声音中寻找合理性,进而使自己的信条经过烈火的检验而强化,否则,就否定它。

  否定自我,绝不是可耻的背叛,那只是承认自己的渺小,并尊重世界的无限广袤。

  作为一位小说创作者和文学研究者,我当然知道文艺作品是不可以被简单地归结为单一方面的阐释的,所以以上这些想法,都并非想把某种解读强加给原作的意思,而不过是一个同为“80后”的中国观众,对一个诚实地反映了种种情绪的日本动画的一点诚实的直观感受而已。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