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中原论坛探讨周大新创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5日07:58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晓晨

  “和有些作家不一样,我经常会怀疑自己。经常是走一段路,就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所以我特别希望听到评论家的声音,希望从中找到有帮助的东西。”11月30日,作家周大新在他的创作研讨会上说了这样一番话。想起收退稿信的日子,他觉得都是历练;谈到曾获“茅奖”的《湖光山色》,他说“都过去了,只想再写几年”;惟独在别人说起《安魂》时,他落下泪来,那是一部与早逝独子的“对话录”。《安魂》之前,人们常用乡土、军旅、城市来定义他的创作,此后,他开始进入精神性写作,大家期待,周大新能由此打开新的思想艺术空间。

  周大新的创作是有根的,这个根就是中原文化。评论家张志忠认为,无论写农村还是城市,他都浸透着一种质朴、诗意的生存智慧。从《汉家女》到《湖光山色》,作家的格局和视野由小到大,既守住了乡土文化厚重的一面,又具有了现代性意识。

  周大新写都市的小说也同样有意味,他的《第二十幕》被评论家们认为“其价值至今仍被低估”。评论家白烨谈到,这部小说是工业题材写作的优秀作品,在艺术吸纳历史、艺术融入思想方面作出了贡献,作家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即便在今天也有启示意义。

  从军几十载,军旅生活成为周大新小说的另一个重要题材。评论家梁鸿鹰谈到,这部分作品大多具有明亮的色调,彰显了大变革时代中国军人的成长和心路历程,其叙事庄重素朴,情节端庄大气,弘扬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传统,剖析了战争背景下军人的真实心理,传达了他对战争与人的思考。

  现在说起周大新,读者更熟悉的是他的《安魂》,评论家南丁、作家李佩甫等都对这部作品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小说最打动人的是血浓于水的父子之情,其中还有作家对生死、爱恨的哲学思考,小说“即便底色是悲恸的,也有一抹爱与温暖”。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郑州师范学院共同主办,以此为标识,首届中原论坛也正式启动。来自各地的几十位作家、评论家也谈到,中原作家的创作应当引起关注,中原论坛或将为创作与研究搭建起良好平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