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人民文学》(军事文学专号)专号显示 当代军事文学还不能让人“惊心动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3日16:3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讯  (记者 夏琪)11月21日,总政宣传部艺术局、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人民文学》杂志社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联合召开了《人民文学》2014年第8期(军事文学专号)作品研讨会。

  受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委托,今年4月,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和《人民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了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历届学员为作者主体的改稿会,其创作成果集中编发于《人民文学》2014年第8期,形成了卓有特色的军事文学专号。在编辑过程中,《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发现,军队作家在对新的军旅生活的融合关系上非常敏感,无论是机关生活还是基层演习或日常情感生活,充满热情,活灵活现,他们的写法看不出太多刻意的痕迹,在表达的自然性和探索性方面结合得较为成熟。但是,施战军也提到,年轻作家在对军队生活的主题表达上,跟父兄辈相比太显露、太直接,很多小说带有一种报告色彩,同时对生活的丰富性开掘不够。

  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原局长汪守德在这期专号上看到了军事文学近一段时期以来作品的积极展示:一是“新”,如果作品不能够从部队生活开掘新的观念和角度,是要打折扣的;二是“实”,战争文学在表现战争“真实”的角度上有很大欠缺,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军事文学没有力量;三是“狠”,战争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需要作品在描写的时候写得让人觉得难以承受,惊心动魄,然而在专号中没有一篇是正面涉及战争生活。他认为这也是一次集体的“露怯”, “没有超越以前在阅读军事文学的时候给我们内心的经验所提供的那种激发。”

  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徐贵祥指出,《人民文学》集中一期全部刊发军事文学作品,虽然作品质量尚不能尽如人意,还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但它集中地展示了军队中青年作家的创作实力,带着火热的军营生活气息,洋溢着军事文学蓬勃生机。

  座谈会上,专家就刊发作品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多数专家认为,魏远峰的中篇小说《拂晓》以一支部队“拉练”为背景,在检验部队战斗力的过程中揭示矛盾、暴露问题,表现当代军人的理想信念和现实情感矛盾,既有思想性的厚重,也有艺术性的创新。董夏青青的《垄堆与长夜》和卢一萍的《哈巴克达坂》,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聚焦边关生活,于苍凉中升腾起辽阔的境界,从琐碎的事物中提炼出军人的崇高和尊严。特别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读学员徐彤,以其有限的军营生活阅历,创作了短篇小说《风雨桥》,塑造了一个“非常”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当代军校大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爱军尚武的职业精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