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何建明:不能再对惨痛历史犯遗忘症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为首个“国家公祭日”献礼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3日09:17 来源:长江商报

  本报讯(记者 卢欢)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书《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已面世,为公祭日献礼。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用一年时间完成这部近60万字著作,以详尽、一手的资料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促使今天的读者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被害者与施害者的视角并存

  据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国内尚无一部从中国人视角全面完整反映这一事件始末的优秀力作。《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从报告文学角度填补这一空白,多角度记录再现那段历史时期的全貌,于最黑暗处,探讨人可能出现的最大的野蛮和罪恶。何建明呼吁:这种罪恶不分国籍、时期和人种,需要全人类的警醒。

  被问及新作与《南京大屠杀》、《南京安魂曲》、《拉贝日记》等作品相比有何不同,何建明说:“我更多关注它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还有对事件本身的分析性。所谓全面性,就不能站在‘被害者’一个方面的视觉去看待和处理情节及内容,而我既写了‘被害者’亲述史,更多的是从日军口中及‘第三者’的眼里、嘴里说出的及经历的‘南京大屠杀’。”

  该书涉及大量史料,包括大量死难者亲友的控诉“呈文”,多篇日军当事人的“阵中日记”文稿,当年留在南京城内的外籍人士的报告,以及日本、国际社会上留存的一些新闻报道资料。另一方面,何建明写到了被以往规避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的“正面形象”的叙述,同时对日军高级官员在真实本性与人性上进行的客观叙述。这也改变并突破以往同类作品视角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唱功远胜于实际本领,这很要命

  “国家公祭日来得太迟了,就像一群开始成长着的孩子一样,人家早已学会了十八般武艺,而我们才刚刚伸伸腿、打打拳而已。”何建明认为,国民意识、民族信仰的建立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也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他说:“我们过去没有这种公祭的习惯,以后就不能再对惨痛历史犯遗忘症。对历史惨痛教训的遗忘和健忘,以及轻视和忽略,都是更大失败的开始。”

  在他看来,中国现在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国民素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真实历史写下来或者写好。“南京大屠杀”毋庸置疑,但由于我们太不注意对这段血溅南京城的历史的真实呈现,没有认真写好它,70多年来中日间闹了不少“口水仗”。所以,把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写好就是他的创作初衷。

  何建明在新书最后一章“十问国人”,用了一万多字写了对“南京大屠杀”的反思,“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需要从‘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吸取教训的最核心部分。”他提到自己看了不少死里逃生者回忆当年大屠杀现场的文字,令人遗憾的是很难看到我军人和民众面对日军屠杀的机枪子弹而奋起反抗的情景,并且稀见日本军人投降的例子。他由此想到,中国人一直到现在都太缺少血性。“我们现在像一个虚弱的胖子,外表很好看,其实不中用!这不中用是因为我们民族精神里缺少坚强的、坚定的信仰和敢于牺牲的信念!我们的唱功远胜于实际的本领。这是最要命的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