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王蒙:青春时没有文学,爱情就只剩下本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24日16:49 来源:深圳晚报

  著名作家王蒙今年已经80岁了,但依然很活跃,比如仍保持近乎一年一本的出书频率创作,今年6月份最新出版了长篇小说《闷与狂》,长达28万字,此外,还频繁出席各种活动和讲演。

  在昨天下午深圳图书馆5楼的深圳读书论坛上,王蒙讲“文学阅读”,现场火爆。除了观众提问时需要主持人尹昌龙在他耳边重复下问题,王蒙的表现完全不像一位耄耋老人。他身材依然挺拔,走路神采奕奕,又不时充满激情地提到爱情,谈阅读如何打开了他的生命。

  阅读书之后,才“发见”这个世界

  王蒙说:“我童年和少年的阅读在于两个字:发现。”

  他提到,1949年以后,我们写“发现”这两个字,都是发展的“发”、现象的“现”,而他读书时,写的是“发见”。在他看来,那个“见”字特别好。因为人在看到书、开始阅读以后,才开始看到世界,才有书作为参照。而没有书或阅读作为参考时,人对世界的感知实际上是非常模糊的。恰恰是在阅读书之后,才“发见”这个世界。

  王蒙提到,他这辈子看的第一本书,是在1941年上小学二年级时看到一本《小学生模范作文选》,第一篇的题目是《月亮》,第一行字是“皎洁的月儿在天边升起”。原来他对月亮也有一点感受,那时北京的天还没有雾霾,月亮是白白的、亮亮的,直到看到“皎洁的月儿”,忽然发现月亮真的是皎洁的,兴奋极了。这是王蒙对“皎洁”的认识,形容月亮太好了。虽然这个词他后来很少用,但当时给他的感触特别大。

  后来,王蒙开始有不一般的发现。看到《战争与和平》里的男主角受伤时的一段描写,看到蓝天白云的感觉,对天也有一种告别。如果没有文学,可能他对天的感受不会那么强烈和向往,对世界的认知也无法达到这个程度。经过语言文字、符号的组合,世界变得提高了。某种意义上说,压根不读书的人,对文学和世界的发现都太可怜了。

  阅读把他的青春激活了

  青年时代,王蒙开始体验到文学书籍对人的激扬,一下子把火力点起来。他特别入迷文学书,在阅读中找到共鸣感,跟着书中的人物一块儿高兴、难过、愤怒。如果没有文学激活青春,很可能是乏味、呆板、繁琐、枯燥的青春。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美好或激情,也没有那么多痛下决心、立志的东西,当生活中这些东西不够的时候,我们从书中、文学中得到。

  王蒙上初中时,读巴金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写的是想象中的工人大罢工的故事。他对扉页上印着的《圣经》中的一段话印象深刻:一粒种子只是一粒种子,但是如果把它放到泥土里,它自身死了,却会结出无数颗种子。这句话让他十分震动,不仅看到工人的痛苦,也看到对社会黑暗的痛恨、对弱者的同情,以及献身给社会解放事业的激情。同时让他意识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巴金提到的革命和死亡,也激发了他对生命的思考。

  王蒙说他最喜爱的鲁迅作品是《野草》,让他感受到人的内心世界可以非常深。那时才发现,人可以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去感知、发现、向往、温习美好,这是文学的一大特色。

  人处在逆境时,没有比读书更好了

  王蒙在讲座中特别提到了史铁生,认为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别人问史铁生“你为什么写作?”史铁生有一个很特殊的回答:“为了不自杀”。因为他的病非常痛苦,别的事干不成,通过写作把痛苦的生活升华了,这是史铁生对文学的理解。

  1980年,《世界报》对全世界1000名写作者采访“为什么写作”,王蒙的回答是:生命太短促而又美丽。尤其他现在进入耄耋之年,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延长了他的生命,使得刹那变成永恒。就像看《红楼梦》,书中永远是一群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的青春定格在那里,永远鲜活。

  对文学的起源,王蒙有一个说法,他最喜欢讲文学起源的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一个女孩为了抗争政教合一的统治者每天杀一名少女,就每天晚上讲故事,直到天亮时戛然而止,统治者为了听故事,破例不杀她。直到讲完1001个故事,统治者改邪归正,去掉杀人的规矩,女孩就此挽救了无数少女的厄运。

  王蒙曾在多种场合讲过这个故事,他觉得这个故事太好了:文学是对死亡的战胜,是对残暴的战胜。

  而如果一个人处在逆境时,没有比读书更好了。1957年、1958年的政治运动中,王蒙凭借读《双城记》,启迪他以尽可能坚毅的态度渡过人生难关。阅读扩充了心胸,再回到生活中,面对那些批判,想想也就是口水。而1963年~1979年在新疆的生活,王蒙也是通过阅读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时的文学,给人无限的描写,使得人一下子就扩张了。

  青春时没有文学,爱情就只剩下本能

  王蒙直截了当说,青春时没有文学,爱情就只剩下本能。他读《阿Q正传》时,最痛心的不是阿Q被枪决,而是阿Q求爱的失败。本来可以跟吴妈很好的求爱,比如大可以引用或背诵一段徐志摩的诗:“我是天边的一朵云”或“你我相遇在黑夜的海上”,结果却求爱不得,变成了“性骚扰”。

  但写爱情写得最好的人并不一定能收获最好的爱情。王蒙说,在他的阅读中,写爱情最好的是《海的女儿》,堪称爱情的圣经。作者安徒生是一个老单身汉,写的爱情却这么美好,因为他整天琢磨、渴望着爱情,当然写得好了。还有战争也一样,作家通过文学、想象、艺术的夸张表现,用想象弥补生活,用向往弥补现实,用可能性充实了现实性,最终发展了精神能力和弥补生活中的不足。

  现在是多媒体时代,很多人不再阅读文字,认为文学快不行了。但王蒙很肯定地说,千万别相信这些话!因为思维的发达离不开文字,只要人类语言功能、思维的功能没有丧失,文学依然是很高贵的产品。他提醒大家,如果只浏览不阅读的话,群族的白痴时代就降临了。现在国人的网瘾很严重,但早晚会过去,还是要阅读,阅读文学、经典作品。

  记者手记

  八十岁的热情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王蒙。

  虽然很早之前我就读过他的作品。他似乎让人察觉不出真实年龄,穿一身得体的休闲西装,身材也保持得好,说话时依然充满激情。他在开场时说,很乐意来到深圳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

  在后来的讲座中,他时不时讥诮“那时北京还没有雾霾,那时的天很蓝,月亮还很亮”。他第一次谈到爱情,是在讲少年的发现,其实有点离题,他意识到后爽朗地说:“我讲得有点乱,算了,不管了。”看得出来,他对爱情依然很迷恋。后来他在讲座中又多次离题谈及爱情的魅力,并且还大段大段激情地背诵《诗经》、徐志摩的诗歌。

  不要讶异一位老年人的记忆力,他年轻时在新疆学会了维吾尔族语,会背诵很多维吾尔文的篇章。

  但他在网络上备受争议,甚至有人评价他最新的小说《闷与狂》是“四不像”。不过,我倒是很希望我到80岁时,也能像他一样保持幽默、对美好事物和学习新鲜东西的热情。(记者 崔华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