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陈秋旭:在怀旧中自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7日09: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陈秋旭

  西方有句格言:“人不可能扯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这句话简单翻译过来是说,一个人只能生活在特定的时空中,别去干背离客观规律的傻事。此话与中国一句俗语在意义上十分相近:识时务者为俊杰。

  然而,苏历铭依然“不识时务”地写出了《细节与碎片》的随笔集。的确,一个出身名校的经济学子,在投行领域叱咤风云将自己忙得不亦乐乎的人,却 从未放弃过诗歌写作。他坚持不懈的诗歌写作已经令有些人费解,他竟将30年来从事创作过程中的个人记忆记录下来形成随笔集,着实让人刮目。这也就是我说的 苏历铭“不识时务”的原因吧。

  《细节与碎片》是一部非虚构纪实性随笔集,描述了作者30余年诗歌创作过程中所交往的人和事,并以个体诗人单独成篇并结集。看似诙谐的语言,却从字里行间中表达出时间如白驹过隙,留下了作者刻骨铭心的记忆。

  苏历铭30年持续笔耕,以诗歌创作而被人所熟知。但《细节与碎片》这本书似乎另辟写作途径,作者不再以分行文字进行创作,而是通过轻松诗意的语 言来说自己与诗歌、与诗人的过往。但是仔细辨认这一写作路径,又不难发现,这本书从未脱离作者以往的框架:它依然是一本与诗歌密切相关的著作,但它不是宏 大的历史叙事,而是个人的微观记忆史。它洋溢着朴素真诚的个人诗歌体验,进而审慎静观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诗歌史的变迁。

  很多作家或学者在形容当下文学状态时比喻为“文学寂寞”,曾有作家说“我们还是缺少让大多数人服气的作品”。我认为造成这一寂寞最重要的原因是 作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当作家沉湎于用文字取悦他人或自我欣赏时,那么文学就远离了它本来的意义。从这一点来看,苏历铭的写作似乎又具备一定的担当:将个 人化写作融入到整个大时代的背景下,看似“自语”式的表达,却是对当代诗歌史的精致梳理。

  既然是随笔集,就决定了作品的即兴品质。书中虽以单独人物为篇章,但无不穿插其他诗人或事件以及各种文学的随感杂述。说到底,这些文字又是在写 着他自己。可以肯定的是,苏历铭的表达既不“审时”,也不“度势”,更不故意献媚、看脸色,他只诉说他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诗歌在其过往的生命中所占据 的重要性。

  初看目录就能看到这位以经济学为一己所长的诗人对于文字编排的用心,76位诗人完全按照出生年份先后排序,因同年份的诗人无法精准到月日,便依 据英文字母顺序而定。也因此,翻开正文时,牛汉、谢冕、食指、北岛、林莽、徐敬亚、舒婷、伊甸、吕贵品等诗歌大家的名字跃然纸上。无论是对逝去前辈的缅怀 与敬仰,还是与同代诗人琐碎过往的回顾,以及与年轻诗人交流的感触,苏历铭都用他擅长的既严肃认真又调侃戏谑的语言纵横字里行间。对于了解苏历铭的人也不 难想到,此刻那张一坠地便略显无辜与茫然的脸,恰如郭力家所云“文如其脸”。

  正是这般以“无辜茫然”状态存在的苏历铭,却能将诗意与生命意识迅速结合沉潜,触摸更为本真的生命态相,唤起疲态下诗歌的苏醒,坚守于诗人的内 心情感和文化性格的深刻探寻。其中既有一种对中国当代诗歌的经验和认知,又有一种对诗歌在文学史中生存状态的本能欲望与精神上的剖析。

  苏历铭的随笔集《细节与碎片》再次证明,面对扑面而来的浮夸的物质世界,随笔完全有理由从当下惯于“逃避现实,回避矛盾”的桎梏中冲杀出来,直 面生活,袒露内心,解构诗性,使纪实与随笔独有的文体属性和表现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苏历铭以其敏感的文学在场写作经验、资深投行人士的社会意识、作 家的自觉与担当,使他无时不“诗路相逢”在生活现场,从而进行淋漓尽致的诗意表达。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记忆,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声音。当某种相互对抗激烈的政治革命时代成为过去,当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经济建设时代成为现 实,在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生存、存在价值也因之正在面临着深刻的裂变和重新的审视。人们渴望生命的阳光所给予的精神滋润,希求着突破“失 语”,在言语的交流中渐入生存、存在的“明朗”,实现大众的“觊觎”到个体化的“独白”。于是,阅读《细节与碎片》让我们明白,阅读不再是单向度的感受或 接受,不再是在观看他人的风景,而是多维场景中的独自交谈,是开始一次轻松愉快而颇有收获的精神之旅。

  正如苏历铭在《细节与碎片》中的后记所言,他“既不代表也不隶属任何权威机构,没有树碑立传的职能”。他谦虚地称自己为“一个始终坚持业余写作 的诗人”,他“只是根据自己亲历的诗歌往事,触碰到个人写作生涯中遇见、交往或肝胆相照的诗人”。同时,他提到书中所涉及的诗人“远非是中国诗人的全部, 并不能呈现中国诗歌的全貌,只是其中的一些人或许是当代中国创造诗意文化的诗人群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也因此,在这本随笔集中,怀旧的氛围弥漫其中 却又恰到好处。

  有诗人在谈到这本随笔集时说,“重要的是历史的细节,正如诗歌形成的源流及走向,苏历铭的回忆文字与诗、与人息息相关,激荡出诗意特别的80年 代的重重回声”。“怀旧”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为曾经历的美好而欣悦,为逝去的美好而忧伤。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冲动,在记忆中重拾逝去的光阴,这种冲 动根深蒂固,也成为文学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记述个体经历、追忆个人往事的文字,都属于个人史,而个人史既是大历史的一个反抗,也是一种补充。个人经历 的记忆,如阳光下的水滴,每一滴都反射着光芒。尤其当个人记忆与公共事件重叠,私人记录就成为宏大叙事中最生动的文字,也因此拥有超越个体记忆的文本价 值。

  (《细节与碎片》,苏历铭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