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文艺创作要传递正能量——贵州老中青文艺工作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30日17:04 来源:中国作家网

  10月21日,贵州文学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贵阳举行。全省老中青年作家、文艺理论工作者、影视和戏剧作家参会。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的代表,特别是文学作家的代表在一起交流学习,联系文学界、艺术界和作协工作的实际情况,推进文艺和文学创作工作。

  欧阳黔森(贵州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贵州文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表现了总书记对作家、艺术家的关爱和支持,他特别对当前一些不良的文艺现象和创作方向提出警示,要求作家、艺术家把握创作基调,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家、艺术家作为灵魂工程师,往往是精神领域的制高点,自己的灵魂要有温度,创作笔尖既要理性,又要感性,更要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

  学习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首先要解决世界观、历史观、文艺观的问题,解决你是谁、为了谁的问题。立场不对,就创作不出黄钟大吕。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真正践行“三贴近”,深入现实生活,为人民写作,到人民中去,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作家、艺术家要敢于担当,深入思考,言行一致,塑造艺术形象要让读者、观众感受到正能量,要将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在作品中成为一种时尚、风尚,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从作品中陶冶情操,得到灵魂的升华。

  李寂荡(贵州省作协副主席、《山花》杂志主编):

  文艺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艺工作的重视,要落实到行动中,作为文艺工作主体的文艺工作者首先要重视并身体力行,要对我们置身其间的现实和时代作出反应。作为《山花》的掌门人,我对杂志的理念是:开放、兼容、前卫。要这样肩负展现贵州、展现中国的职责,就一定要保持优秀的文学品质。随着网络的冲击,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在转变,《山花》很多读者已经喜欢读电子刊物。《山花》电子刊物紧跟时代脉搏,一年的阅读量有30多万人次。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让我对文学刊物,对《山花》的明天有更多憧憬。

  赵朝龙(贵州省作协副主席、《贵州作家》常务副主编):

  作家要用作品说话,一位有担当有责任的作家,就是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来说话。要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首先要高举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凝聚正能量,传递真善美,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贵州作家要立足贵州,放眼世界,深入挖掘贵州创作资源,通过精品力作,勾勒出反映贵州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贵州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的鲜活景象,为宣传贵州、发展贵州、建设贵州服务。

  孔海蓉(贵州省作协副秘书长、贵州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让文学滋养灵魂。实现中国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中国梦不能忽视人的精神建设和灵魂建设。物质与精神并重,加上灵魂的滋润,才有利于我们实现中国梦。人,无论穷富都应该是物质跟精神并重,都需要灵魂的滋养,没有灵魂的躯壳如同行尸走肉。我们的文学就是人学,可以抚摸、慰藉人的灵魂。作协必须领导作家弘扬向上向善的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必须引导作家深入生活接地气,联系群众打深井,努力发现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杜国景(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文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0年以前10来部文学作品,1990年至今将近300部。现在长篇小说一年的产量就可超过1990年以前数十年的总和。这个变化令人鼓舞。如今,要加快贵州文学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确立精品意识,要有担当意识,要有构筑精神高地的足够气魄、胆略和胸襟。

  李俊(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讲话注入了新的时代意义。这是对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延伸和发扬,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要走出去,传播出去。现在已经脱贫的作家,已经进入小康的作家,或者说已经富裕起来的作家,是不是应该花点时间,能够静下心来,深入生活、深入历史,创作点有分量的作品。要有社会担当、社会道义,作为文学艺术家,要有“四个有”:一是有人类意识和世界眼光;二是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良知;三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四是有创新能力,心灵的激情。

  罗大胜(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一定要处理好文学创作与人民、生活与市场的关系,自觉把讲话精神贯彻到文学创作。通过我的文学创作体验,我认为就是要深入群众,脚踏坚实大地,作家才有坚实的生活基础,才能写出扎实的有血有肉的作品。作家要深入生活,扎根生活,到人民中去“接地气”,应该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牢记创作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深入群众,静下心来精心搞创作。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袁仁琮(贵阳学院教授):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因为只有为人民的,才是永垂不朽的。作者要经得起清贫、风险。如果作家只为名利、一夜暴富,那么他则与文学无缘。贵州不缺乏人才、不缺乏精品。我们要敢于把文学界出现的问题亮出来,这样才有可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步子越走越稳健。

  申元初(贵州省作协理事):

  “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这些道理,是我们在美学和文艺学中学习研究过的理论,但在如今戏说和媚俗的风气下,很多创作却背离了这样的标准,剩下的就只有一个标准,把恶俗当通俗,迎合审美标准越来越低下的市场,迎合在恶性循环中越来越低下的欣赏品味。如今,总书记却把这样一些应该坚持的审美标准重新强调出来了,这应该成为文艺创作的正确标准,而不是其他。

  曹海玲(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上,文艺界出现不同程度的迷茫。习总书记讲话传递出重要信息,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文艺要回归”,这股风气开始形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