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时代精神 创新意识(动向与思考)——也谈“《中国作家》现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21日08:19 来源:人民日报 朱竞

  《中国作家》马上就30岁了。30年前,一位名叫莫言的年轻作者,拿着《透明的红萝卜》走进了《中国作家》的大门。如今,《中国作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当代知名作家,成为“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大本营,成为文学界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作为大型原创文学旬刊,近年来,《中国作家》本着“用最优美的中文,写最美好的中国人形象,为全世界热爱中文的读者服务”的办刊宗旨,团结了一大批优秀作家,为读者贡献了很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直面现实,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受到读者欢迎,体现了一份刊物的文化担当和价值引领。

  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名单中,《中国作家》原发作品有6部获奖:柳建伟的电影剧本《兰辉》,王朝柱的电影剧本《走过雪山草地》、电视连续剧剧本《寻路》,铁流、徐锦庚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 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王蒙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黄传会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的儿子》。这些作品塑造了一批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厚重的时代感和历史感,得到了读者的普遍认可。在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也有4部曾在《中国作家》首发。一本杂志,几年内刊发的作品有十多部获得国家级大奖,实属罕见,以至于被称为“《中国作家》现象”。在当前纸媒面临巨大压力、文学刊物难办的大环境下,《中国作家》现象值得关注和研究。

  对《中国作家》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其正确的办刊目标、办刊方向、办刊思路密不可分。多少年来,关注现实、深入生活、搭建平台、扩大影响是《中国作家》始终如一的办刊理念。越是压力紧迫,越是考验本领。如今,文学期刊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推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继续发挥好精神引导作用,是大家瞩目的重点。坚持高品质追求,关注那些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脉动、艺术水准高的作品,是《中国作家》作为一份文学期刊对精神高地的不变追求。

  《中国作家》始终与时俱进,从双月刊到月刊,到现在以旬刊的形式出现;从文学内容向影视剧本开拓,进一步扩大了文学刊物的内涵,激活了刊物的活力。同时,它有两点始终坚持不变:第一,办刊宗旨具有时代性,和着时代的鼓点和社会的热点,反映人民的心声;第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同时坚持中国特色文学标准和时代精神。作为文学刊物,坚持什么样的选稿标准,坚持什么样的格调和品位,有方向性作用。

  《中国作家》近年来获奖众多,还在于它有一个强大的编辑团队,以该刊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为核心的集体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因此,《中国作家》能够以其宝贵的历史积累和文脉把握吸引众多优秀的作家将他们一流的稿件投给刊物,使《中国作家》的整体品质高出一筹。

  与此同时,它还采取各种措施为新人新作提供平台,为文学作品转化为其他艺术门类作品搭建桥梁。为了吸引文学新人,促进文学事业发展,《中国作家》还设立了“《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奖励作家首发在《中国作家》的作品。“《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中山杯华人华侨文学奖”“郭沫若诗歌奖”“舟山群岛新区杯短篇小说奖”等都专门设有“新人奖”。《中国作家》组织的文学研讨会,也注重向文学新人倾斜。多头并举培养队伍,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为刊物进一步发展抢占了先机。《中国作家》近年来在创作基地和书画院建设方面也让业界刮目相看。创作基地为作家们提供了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机会,同时有益于开掘地方文化内涵,提升当地文化影响力,扩大刊物的品牌效应。

  对于《中国作家》来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团队的目标也很高,它将继续在导向明确、主业突出、影响扩大等方面做出贡献和示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