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李子白:评奖先评“评委”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14日10:12 来源:文学报

  评奖,对获奖者而言,评的是那份荣耀,是作品(或发明创造)的标本和典范作用,因为后学会效仿去临摹;而对评奖者而言,就是其规格的权威性、认可度,规则的公正、公平、公开性、透明度,当然包括评奖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和评委的资质和眼光。

  关于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喧嚷基本落定了。

  我却在想,如既往的第八届茅奖、第五届鲁奖一样,给获奖作者和作品荣光的同时,也会有一些作品速朽。这很正常。时间会告诉我们,很久后仍被读者自觉惦记着的是经典;只能在资料查询中看到某某作品曾获某某奖的,是当时的评委看走了眼。

  为什么每届茅奖和鲁奖评完,总会嘘声四起,饱受质疑?第五届车延高的“羊羔体”,本 届周啸天的白话诗无不如此。更有甚者,已入围前十名的因零票发难;颇具实力的作者声言永不参评,与鲁奖诀别……成为传媒的噱头和兴奋点。就我个人而言,我感觉中国作协已经很尽力,能公开的公开,能透明的透明,包括评委的名单、评奖的结果和票数,尤其是茅奖,每进一步都会昭示社会。试问,哪个奖项还会这么 做?!当然内里也不能说十全十美,还有可商榷臻善之处。

  有朋友说:在中国有这么几个部门是备受煎熬颇具击打力的单位,每有作为即会吸引众多 眼球:第一当然是中国足协,除了业绩稳定举步不前,还有反黑风暴中倒下的行业权贵与大鳄,让看客们发原来如此的唏嘘;第二是近年火了的中国红十字协会,过

  往数十年显赫的业绩,竟然经不住坑爹的郭美美攀附的虚假身份的虚拟打击,如轰然倒下的彩塑,泥胎尽显,导致其有口难辩,捐赠锐减;还有这中国作协,可谓千 锤百炼,开会超了规格,评奖屡屡成为热点……其实,讲实了还是内里、自身的管理,最主要的是社会公信力的降低,让民众犯疑!

  公信力靠什么确立?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公正的行业权威及诚信度,也即公平与否、被大众认可的办事结果,也就是业绩。三者如能三位一体,才能形成综合完整的立体形象。

  既然中国作协已经非常努力地建立了一套比较合理的运行机制,而且还公开了,透明了,为何总还有唏嘘?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量:

  一是评委的选择要审慎。与其说是质疑作品,不如说是在质疑评委的权威性、认可度、眼 光和评奖委员会的运行机制。这恐怕是平息嘘声的关键之关键。中国作协应就此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能获得普罗大众认可的运作机制或制度:比如担任评委不连续超 过两或三届;比如选择的评委来自五湖四海,不总是几张熟悉的老脸; 比如像电影“百花奖”分设读者票、专家票和二者分值权重,避免圈子里叫好,圈子外冷 落。没有读者认可的获奖作品,充其量算作书架上的摆设,评委会反倒有误导之嫌了。

  二是改变现行的审报机制。现行的仅由各省市、各行业作协呈报的机制,可以说功不可 没,但也是不尽完美。因为它报送的往往是本省本系统受关注有潜力的作者,其中难免刻意栽培者、熟人者,更难排除懂营销、会炒作的作者加文痞,而读者的民间 的声音却被阻隔在外。这对那些一意潜心写作,不问运作的作者是不公平的。因此,希望有更理想的审报机制出台。

  三是让那些专家认可,公众叫好的作品获奖。作家是凭作品说话和立身的。在读者受众眼 里,获国家级奖项的文字,即使算不得经典,至少也应该是举国范围内沉甸甸的有一定含金量的东西。圈内熟、发稿易、善炒作、会包装,对一个作者而言,不能说

  不是好事,但过多地把精力投于此,耐不住寂寞,拿不出炙手可热的作品,即使获奖,在时间———不对,是永远年轻的时间———面前,也是速朽的烟云,稍纵即 逝的即时文,随着岁月发黄褪色,当属正常。最让杞人忧天的是,后学在研读这些作品时会慨叹,时人和当境的评委是如此的鉴赏水准和眼光。

  贾平凹先生在一次文学讲座上,谈到什么是好作品时说,他的理解是,读者感觉你写的就 是他身边普通的平常事儿,专家(或编辑)却质疑作品怎能这样写?!(大意)所以,我个人也以为,完全靠手持标尺,带着许多条条框框的专家来量体定制式的评 奖,别说出新,传统也会越发陈旧下去,成为文学史上的记忆。

  前几年,一位从事传媒工作的朋友谈到一次评选先进时告诉我,读者看的是谁谁获奖了, 有些什么先进事迹,而媒体却在报道的同时刨根究底,问这次评选是否公平公正,有没有暗箱操作?!虽然当时在惊讶之余,我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但我也知道 了,传媒在引导读者的同时,凡事得要真相!

  说实话,本人绝无诋毁历届茅奖、鲁奖评委和评奖委员会的意思,有的是平息嘘声,做得更好的愿望!

  说一千道一万,要想不让传媒和民众想偏里去,就得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合乎情理的评奖机制。亦可简言之为:评奖先评“评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