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朱文颖:单薄的“品位”是无力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6日10:11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朱文颖

    朱文颖,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研班学 员,现为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戴女士与蓝》《高跟鞋》《水姻缘》,中短篇小说《繁华》《浮生》《重瞳》《花杀》 《哈瓦那》等,有小说随笔集多部。小说入选多种选刊选本,并有部分英文、法文、日文、韩文、俄文、德文译本。曾获国内多种文学奖项。

  关于严肃性的确认  一部作品和某种“意义”与“必要性”之间,是没有平等的对应关系的。我所说的“确证”,更多的只是针对自己的内心。因为如果我还要坚持写下去,内心是必须 要有力量的。否则写作将会沦为行尸走肉。我觉得对于作家来说,每个人的写作都必须要找到一种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必须是真诚的,触动灵魂的,与这个作家本身 的特质与思想对等的——假如你已经想明白,并不仅仅想做一个随波逐流的所谓写作者的话。当然,我说这话的前提是,我们身处的这个大转型的时代太复杂了,里 面纠结与隐藏的力量与秘密都太复杂了,而它与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消费文化相对应的表象是“随波逐流”,有时甚至还是肤浅的。在这样的时代里(其实在任何 时代都一样),真正的写作应该穿越表象,去做崭新的发现、激活和解说。这是一个漫长的几乎没有终结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至少能 够给予我一些力量,因为它是真诚的,表达了我的一些想法,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回应。

  “颠覆”南方或“抵达”新空间   我最近思考过一些关于文学写作的地域背景的问题。与地域有关的写作,其实有很多层次。比如说,一个从小喝酱汤长大的人,或者吃生鱼片长大的人,和一个生活 在食物与水果四季都有着极为鲜明差别的地区的人,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地域文化的起点。但如果仅仅只是呈现与强调这个特色与起点是不够 的。这只是一个比较初级的方面。

  我近来注意到莫言的一个特点,他笔下的高密其实走过了几个阶段。首先是意识到可以写高密,因为他熟悉高密,这是他独一无二的地方。接着,觉得光 这样写,不论读者还是自己都会厌倦,所以他接着发展出了一个想象中的高密,那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虚构、放大、荒诞、变形,这个高密是莫言重新创造出来的世 界,它几乎可以承载一切。这就比较有意思了。我觉得莫言是把人类学运用到小说里去并且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位作家,当然,这和作家本身的个人气质有关系,但对 于相对来说视野仍然比较封闭的中国作家来说,仍然多有借鉴之处。

  所以说,所谓通过自己的作品“颠覆”南方,其实真正想要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思——在写作中,我们应该警惕地域文化带来的思维定势。比如说,我生活 其间的苏州,以及整个江南地区,一讲到这些地方的时候,我们立刻就会条件反射地联想到细雨、温和、暖阳、垂柳,联想到一切优美的、慢吞吞的、甚至有些含蓄 的东西。前一阵我和一位上海的朋友聊天,谈到这种地域文化的思维定势问题。那位朋友说,苏州这个城市和上海相近的一点,就是几乎所有的苏州人都认为苏州的 过去是一场梦,作家就更是这样。凡是写这个地域的作家,都很少能绕开这个思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还有最近我看到诗人西川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江南” 这个话题,其中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说,“新清史”的研究发现清朝的鼎盛时期似乎并未视中原和江南地区为核心,其关注视野放在辽阔的亚洲腹地:蒙古、西 藏、新疆,再加上同属边疆的东北;中原和江南只是其全盘“大一统”规划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研究打破了我们以中原和江南为文化核心的思维惯性,很多问题 再来看就要换一种思路。所以人的视野是重要的,很多文字和思想的激发都由此而来。

  归根到底,我觉得“颠覆”也好,重新“抵达”也好,其实还是希望通过独特的地域文本和个人特质,尽可能地创造与接近一种世人皆可的价值。

  眷恋传统生活方式或曰重新审视传统   如果仅仅只是回答“眷恋”、以及如何“眷恋”,那明显是过于简单甚至是不负责任的。在现实中国的对照之下,“传统”其实有着更为广阔的寓意以及指向。

  首先,传统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何为传统?印度思想家阿什斯·南地在《谈印度》这本书里是这样说的:一、传统是对生活持续性的保持力量;二、传统是我们从先人那里继承下来的知识体系;三、传统是对现代性的否定依据。

  如果说,我的小说让人感觉“常弥漫着一股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眷恋”的话,至少从以前来说,那几乎是无意识的,或许是我这个人骨子里的某些东西。长 期生活成长在江南,那种细腻、优美、婉约甚至颓废的调调已经深入骨髓。当然,这种身处其中的调调就是我最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传统”的一个切入口,即便是江 南的传统也是有着非常广阔的背景的。传统永远是滋生作家创造力的一块肥沃土壤。

  但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是我近期才刚刚开始意识到的。那就是——小说不仅仅是一个调调的问题,不仅仅是表现一种趣味把玩的事情。特别是处在 当下中国特殊的社会与文化语境当中,如果仅仅是调调,仅仅是趣味,而抽掉了这个现实的、连接地气的部分,那就只剩下单薄的“品位”,那是无力的,而且会牺 牲掉文字在当下所应该蕴藏的精神和思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