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彭 程:多声部的灵魂吟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2日09:34 来源:中国作家网 彭 程

  申报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的作品,计有226部。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可以说充分体现了散文这一文体的本质属性。内容上无远弗届,或关注当下,或回望历史,或寄情自然,或解剖人性,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成为艺术表达的对象。形式上也是异彩纷呈,既有对传统叙述手法的继承,又有文体上的锐意鼎新,姚黄魏紫,各擅胜场。它们延续了以往历届作品的追求,并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拓展和递进。很大程度上,获奖的5部作品具备了标本的意义,成为衡量近4年来散文创作成就的一把标尺,观察当前和今后散文创作走向的一个坐标。

  从《一个人的村庄》开始,刘亮程对于拓宽散文边界所作出的毋庸置疑的贡献,在此次的《在新疆》中获得了延续。他描绘广袤新疆大地上真实、质朴、严峻而浪漫的生存,传递出的是极为独特的气息。在广阔而深邃的思维映照下,他细心观察身边的人、物和事,用生动饱满的细节和清澈朴素的语言给予表现,生发出有关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感悟。贺捷生的《父亲的雪山  母亲的草地》以红色后代的独特身份与感受,记录了父母早年血与火的战斗生涯,以及自己童年所经历的动荡而严酷的生活,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背景中刻画丰富复杂的人性,优美而感伤的文字间,却时时迸发出震撼心灵的力量。穆涛的《先前的风气》,通过向传统文化汲取思想资源和表达方式,来映照当下现实,言说间流荡的那一种狡黠、机巧和智性,与不长的文章中体现出的迂曲、往复和摇曳之姿相互映衬,颇具意趣。和作者此前的多部作品一样,周晓枫的《巨鲸歌唱》对语言和表达的探索,依然推进到了一种令人目眩的极致状态。关于生和死、关于善和恶、关于成长和衰败,远非新鲜的命题,但借助于作者高度个人化的敏锐的感觉、新奇的想象、舞蹈飞翔般丰美华瞻的文字,借助于对生活的细部和皱褶的精准凝视和细腻表达,这些探究和诘问在作品中获得了犀利的、焕然一新的效果。《回鹿山》的作者侯健飞并不广为人知,但他的这部长篇散文却一炮打响,凭借的是作品所具有的坚实的内在力量。父与子之间的厚重隔膜,随着彼此间灵魂的敞开而逐渐剥蚀,被遮蔽的真相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厘清,代价便是内心的苦涩和创痛,一个人在历史和环境中的渺小与无力感被描摹得入木三分,让人喟叹不已。

  还有不少未能获奖的作品,也同样显示出了不凡的质地。鲍尔吉·原野的《原野上的原野》,是对于故乡蒙古草原的深情歌唱,那里天地辽阔,奶茶飘香,人性质朴,笑容美好。梁衡的《洗尘》,在对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重新打量中,在对当下世风的评说臧否中,梳理历史的轨迹,思考民族的命运,充溢着大气象、大情怀与大悲悯。张炜的《疏离的神情:万松浦讲稿》,讲述了一位诚笃的写作者所应当确立的姿态:他如何安放自己,以及怎样才是他和世界的恰当的关系。陈四益的《忽然想到》,嘲讽和鞭笞不良世相,出文入史,绵里藏针,挥洒自如,知识人的风骨和担当跃然纸上。塞壬的《匿名者》,袒露的是底层的真实和严酷,这些血污一样绽放的“恶之花”,将社会转型期的丑陋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令人惊骇并深思。祝勇的《故宫的风花雪月》,聚焦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书画名作,从那些灵动而沉寂的线条、笔墨和色彩中,探究艺术家与社会、艺术作品与时代精神的关联,文本兼具诗性的飞扬和理性的凝重。凸凹的《故乡永在》,是对故乡土地上质朴的人、事与物的深情回眸。其间那种绵长、浑厚和深邃,令他笃信“大地道德”的力量,寄望于通过它来匡正时代的畸形发展所造成的弊端。胡冬林栖身原始森林十几年写出的《狐狸的微笑》,散发出浓烈的树木、青草、泉水和腐殖土的气息。经由描绘那些山林中的精灵们,作家生动鲜活地诠释了“生命共同体”与生态和谐的时代理念。李娟的《冬牧场》记录了作者跟随哈萨克牧民在僻远的冬季牧场度过的时光,荒野中的凛冽,毡房里的温暖,平凡生活的艰辛和美,有一种镂刻般的质感。如此等等,不一一例举。它们和获奖作品一道,共同构筑起近年来散文创作的高地,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群峰中的一座巍峨的山脊。

  散文是自由的吟唱,是心灵的真情告白,是精神的不懈追寻。对苦难的悲悯,对真理的追索,对善美之境的向往,构成了灵魂交响曲的不同声部。纵览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类申报作品中的优秀之作,再一次生动地印证了这一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