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正文

大剧院牵手小学校—— 新学期开启美育新乐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18日09:31 来源:人民日报 王 珏 沈栖桐

  9月5日,首都师范大学教师邵晓勇给北京校尉胡同小学的孩子们上合唱课。
本报记者 王 珏摄

  9月1日,北京两所小学的学生在国家大剧院迎来开学第一课。
资料图片

  这是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9月1日,北京市校尉胡同小学与自忠小学的孩子们在国家大剧院里迎来了新学期。随着著 名指挥谭利华在空中飞舞的指挥棒,《蓝色多瑙河》《爱的致意》等经典乐曲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流淌,现场1000余名孩子沉浸在音乐的世界,插上了想象的 翅膀。

  从9月1日起,包括国家大剧院在内的首都25家高校与社会机构将“联姻”12个区县的140余所普通小学,孩子们将享受到更丰富、更系统的美育滋养。

  ——编 者 

  美育从“独唱”到“交响”

  大剧院成为大课堂

  9月1日,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为一个生动的艺术大课堂。在这开学“第一课”上,一首首动听的经典名曲让孩子们兴致盎然;“名指”谭利华深入浅出的精彩讲 解让孩子们意犹未尽;来自北大交响乐团青年乐手的经历分享让孩子们心潮澎湃。校尉胡同小学刚升入3年级的学生郝韵和她的同学特别兴奋,从小爱好朗诵、表演 的郝韵说,“一想到能体验大剧院为我们量身打造的全套艺术课程就觉得好幸福。”

  此次“艺术基地学校”的开学,是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进程的又一里程碑,也是北京市素质教育的又一亮点。

  今年5月15日,北京市教委宣布全面启动“首都高校与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从9月1日起,包括国家大剧院在内的首都25家高校与社会机 构将“联姻”12个区县的140余所普通小学,将小学生素质教育由过去学校势单力薄的“独唱”,变成气势磅礴的社会“大交响”。国家大剧院正是参与其中的 社会力量之一。

  艺术机构和基础教育联姻,艺术和教育相结合,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享受艺术资源,又如何让相关措施落到实处?

  国家大剧院经过与两所学校的商榷磨合,精心设计“定制”一套完备的实施方案,在学校美育教育“歌、乐、舞、剧、戏、书、画”等各个版块全线铺轨,纵向上覆盖小学所有年级,横向上涵盖多元艺术门类,从而塑造艺术普及的立体发展模式。

  据悉,大剧院计划每年为两所艺术基地学校提供近600课时的艺术课程,同时最大化盘活剧院的艺术资源“宝矿”,广邀活跃于舞台一线的艺术家和业内资深专家,走进校园,走到孩子们中间,直接参与部分课程的教学。

  而在校园之外,“如何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走进顶级艺术殿堂,更频繁地参与‘浸入式’艺术实践”,也是双方合作的焦点。未来,国家大剧院将为孩子们提供非常多的机会,邀请他们走进剧院,观摩高品质的彩排与演出,参观高水准的艺术展览,体验精彩纷呈的艺术活动。

  教育学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大剧院与小学校的牵手,不仅可以促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解决学校艺术师资缺乏的难题,“对孩子而言,这也是极为宝贵、极为难得的艺术启蒙。”

  艺术资源一旦走出剧院和专业机构,就会成为丰厚的教育资源。国家大剧院和两所基础小学的联姻,将推动国内艺术普及和艺术教育向更多元的维度、更纵深的层次进行拓展。

  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

  高雅艺术“滴灌”心灵

  “一张纸撕开很容易,纸叠加到一定程度就不容易撕开,合唱也这样,大家合在一起,就会形成很大的力量。”9月5日,在北京校尉胡同小学孩子们艺术选修课 上,首都师范大学教师邵晓勇通过撕纸游戏展开了合唱课。整堂课中,邵晓勇用游戏和图画等各种手段来展现合唱的魅力。课堂最后,邵晓勇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 说,成长不是个体成长,是心灵的成长。

  这节课给校尉胡同小学五年级学生周一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没有接触用游戏和图画的形式来上音乐课,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课。”

  对于青少年艺术普及,孩子有期待,社会有需求。艺术机构做艺术普及,如何形成体制机制,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从哪里入手?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在艺术普及教育中提出高雅艺术“滴灌工程”的概念,每一次“滴灌”虽小,但日复一日,终会在人们心灵上生根发芽。6年多 来,这个“国字头”艺术机构自觉扛起了“艺术普及教育引领者”的大旗,把艺术普及做成惠及大众、持久长效的战略工程,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最优质的艺术 服务。

  此次建立艺术基地小学,将艺术普及教育和青少年基础教育结合,是大剧院艺术“滴灌”的又一次创新,也是大剧院将艺术机构功能进一 步拓展的深刻体现。事实证明,艺术普及若想取得切实成效,既要注重空间覆盖,更须持之以恒,并整合多方资源建立渠道、平台和制度,最终形成一种机制。当艺 术资源成为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当艺术普及成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大剧院与城市、大剧院与社会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并且在城市建设、公共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 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谈到此次社会力量进入小学美育教育,北京自忠小学校长王淑明说,相信通过院、校协作共建,资源共享,必将形成育人合力,让学生吸纳美、享受美、创造美。

  社会力量与基础教育联动

  美育塑造美的品格

  陪孩子一起欣赏完精彩的开学第一课后,校尉胡同小学的学生家长刘芳十分欣喜,也对艺术教育的前景充满了信心。“这种艺术教育模式,一定能培养起孩子‘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培养起对美与丑的识别能力。”刘芳说。

  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孩子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孩子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这正是美育教育的长远目标。

  在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毕业于纽约大学艺术专业的留美归国硕士董锐蛟,现在是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部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介绍说,在美国、英国,包 括台湾等地区,从小学1年级到高中3年级都有一套完整的艺术教育课程,“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孩子们基本能达到自编自导自演的水平,甚至有些孩子都能写剧 评”。在中国,艺术教育也应该在孩子们的基础教育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显然,让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就是要为青少 年美育教育引入优质资源,变“一方敲锣”为“众人擂鼓”,充分发挥全社会资源在美育方面的优势和引领作用。这是基础教育全面应对社会变革和社会需求的一种 新探索,是拉动小学美育教育短板,促使社会力量与基础教育联动和互动的一次新展望。

  虽然才刚刚“破题”,但各方在探索中已经形成了某种 共识。像国家大剧院这样的社会力量参与美育发展工作,绝不仅仅是艺术机构的专业延伸,也不是以简单技能、技巧传授为主旨的单一教学活动,更不是针对培养少 数特长学生发展的专项教育。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赵洪指出:“艺术机构在进行艺术普及时,应该摒弃功利心,尊重孩子的兴趣,将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情 商作为最终追求。国家大剧院正在进行的尝试是值得鼓励和推广的。”

  “我们希望通过高雅艺术的滋养和滴灌,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提升下一代综合素养,促进下一代全面发展。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要还他们一个金色的童年。”陈平表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