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谢尔·埃斯普马克夫妇到北师大做讲座“在微观的世界里发现宏观的宇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12日09:28 来源:中国作家网 行 超

  2012年底,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瑞典学院院士,诗人、小说家,原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就瑞典学院如何看待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发表《诗与社会》一文,他说:“对我来说,作家的责任始终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必须在我的创作中也为那些当下的实际问题提供一个位置。”谢尔·埃斯普马克的夫人莫妮卡·劳利是知名传记文学作家,出版过两部关于19世纪瑞典女作家的传记文学作品,最新著作入围奥古斯特文学奖。9月7日,谢尔·埃斯普马克夫妇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们一起探讨“当代瑞典诗歌与世界”、“文学传记的艺术”等问题。活动由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主持。

  谢尔·埃斯普马克首先谈了他对当代瑞典诗坛三位知名诗人及其作品的看法。他说,197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哈瑞·马丁松曾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为瑞典诗坛带来了革新,他的诗歌常常能够以小见大,把宏观的世界浓缩在微观的物象中,其诗歌中精细的自然微缩画及其令人惊异的隐喻成为后来所有瑞典自然诗的出发点。谢尔·埃斯普马克认为,不论是语言风格还是审美方式,马丁松都是瑞典诗人中与中国古典诗歌最接近的。瑞典当代第二位重要诗人叫做艾克洛夫,谢尔·埃斯普马克把他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艾克洛夫作品中不断出现“变形意象”,让人想起毕加索的画作。他的诗歌风格有着明显的变化过程,最初呈现绝望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后期则逐渐归于宁静平和。艾克洛夫认为诗歌必须包含一种“刺耳声响”,一种刺穿高尚话语的不和谐音,他多变的风格和独特的诗歌语言也为日后的瑞典诗人提供了灵感。当代瑞典诗坛的第三位重要诗人是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他的作品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对许多国家的诗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对他国际地位的表彰。谢尔·埃斯普马克认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成功的秘诀在于感官上的精确描写与广阔的视角之间的精妙结合。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认为自己是一个观察家,任务就是用精准的细节去捕捉庞大而难以描述的过程并记录下来。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来了,我是隐形人,或许由一种伟大的记忆聘任而生在此刻。”

  谢尔·埃斯普马克从自己的写作出发,分析了以上三位诗人对当代瑞典诗人产生的影响。他说,“我从马丁松那里学到如何以小见大,在微观的世界里发现宏观的宇宙”,“我从艾克洛夫那儿学会的是碎片化的处理方法”,“我与特朗斯特罗姆有共同的出发点、共同的老师,但是有不同的发展轨迹,他是自然神秘领域的诗人,而我更关注社会、人,把我们的生活作为出发点”。

  在讲座中,莫妮卡·劳利从自己的写作实践出发,与大家分享了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莫妮卡·劳利已出版的两部传记文学作品《一个女士的声音》《真理道德》,描写对象都是19世纪瑞典杰出的女性作家。在当时,瑞典女性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她们自我发展的权利被剥夺,这对很多聪明的女性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苦难。莫妮卡·劳利的两部作品从对两位女性作家的耐心发现和对她们文学经历的回顾入手,一步步深入到对19世纪瑞典社会的研究。莫妮卡·劳利回忆到,这两部著作的完成需要大量的、丰富的、多种多样的材料,除了作家的手稿、自传、信件等,还需要在图书馆、档案馆、互联网中查找相关资料。她认为,文学传记的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种工作很像一个探险家或者侦探,因为要发现一些秘密,要用不同的方式搜寻信息,把它们总结整理然后得出结论。推动传记文学作家写作的关键就是好奇心,有好奇心就能得到打开密室的钥匙。 (行  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