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胡学文:扎实生活 诚实写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29日08:49 来源:中国作家网 胡学文

  首先,我要坦白的是,这个题目是我借来的,这句话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作家提出来的,我奉为圭臬,在此我想由此说开,谈谈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写作之初,我的额头还看不到皱纹,如今一脸沧桑。我写了20多年,虽然写了几百万字,我仍然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仍然怀疑自己在文学的门外徘徊;我不知道我能走多远,不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但有一样,我是清楚的,文学的功能是向上的,须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进步。一方面文学告诉人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为什么这样走,另一方面,文学作为一面镜子让人看得清自己,让人时时正视矫正自己。就算是艺术的探索,探索的目的也是使文学更有生命力,从而更有影响力,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学的最高境界。我还差得很远,我的作品影响力还不够,但只要写,我就不会也不能放弃自己的追求。

  回顾自己的写作,遗憾很多,失败很多,惟一让自己踏实、满意的地方是我没有脱离生活,如果有一点点收获,我肯定地说,都是生活的馈赠。我在村庄、乡镇、县城、市里、省会城市都生活过,我最喜欢最愿意写的还是乡村,因为我对乡村更熟悉更有感情。我是有米才能做饭的人,我珍惜自己的米,没有它,文学理想于我只能是一句空话一句大话。我不相信一个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的作家,其写作能引起共鸣。看不到别人,就不可能知道他人是怎么生活的,自然体会不到他人的痛苦,也难以分享他人的欢乐,他的经验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永远是虚幻的。一个作家纵有再大的抱负,用虚幻的经验写作,作品就如同加了过多防腐剂的伪劣食品,不但没营养,还可能伤害身体。

  文学从生活中来,我认为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至少对我是这样。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时代,生活丰富、复杂,经验鲜活、陌生,只要写作者有胃口,可随便吞随便咽,写作的可能无限的大。当然,无论哪种方向哪种可能,都有一个审美化的过程。文学毕竟不能照搬和切割生活,不是对经验的简单归类处理,需要转换、再造和创造。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过程,文学才蓄积了超越生活的能量,才能有益于阅读它的人。一位作家朋友曾经向我讲了一件事,他的书使一个青年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他自豪地说,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也许是我的书惟一的意义,但我觉得值了。他的神情打动我,也使我思考文学的功用。确实,作家的写作风格不同,意义有差别,但只要释放正能量,只要像灯塔一样引领方向,作品就有价值,不管大小、不管能否穿越时空。这样的作品值得阅读,这样的作家值得我们尊重。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愿意用这8个字作为回答:扎实生活、诚实写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