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青春之歌》:理想与信念长存 杨沫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27日09:1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晓晨

  1958年,作家杨沫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在随后的一年半时间里,这部作品售出百余万册,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随后,电影《青春之歌》与观众见面,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江华等人物形象在大银幕上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杨沫与《青春之歌》一起,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4年是作家杨沫百年诞辰。8月25日,杨沫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主持座谈会。张全景、翟泰丰、高占祥、栗前明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等出席纪念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及杨沫的亲朋故交与会。

  青春短暂,《青春之歌》却得以永恒,这部小说问世后历经波折,终在文学史和读者心中获得了应有的位置。今天,这部作品的手稿陈列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展厅里,已成为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近60年来,《青春之歌》深深印刻在中国青年的记忆之中,在几代中国人的青春岁月里,都有《青春之歌》的旋律在回荡。

  铁凝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杨沫的文学成就及其为中国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她在谈到《青春之歌》时说,有一部作品,它闪耀着青春和理想的光辉,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道路和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探求,以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鲜活的艺术形象、深挚的人性人情,感动和启迪了千百万读者。到今天,这部作品发行已达几百万册,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并改编成电影、话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的《青春之歌》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经典。

  相隔多年,《青春之歌》的恒久魅力首先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得以彰显。即便如今的读者不曾经历过那样的考验,但都会感受到他们是如此真实。铁凝认为,这种“真实”来自艺术创造,更来自生活,来自作者丰富的生活实践和深切的生命体验。在大浪淘沙的时代,杨沫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忠诚无畏的革命战士。她和笔下的青年革命者一样,确立了反抗与革命的志向,毅然投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她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以这段“一生中最有意义、最为光彩”的经历,锤炼、造就自己,也为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这一时期,她相继写下《某家庭》《死与逃》《怒涛》《苇塘纪实》等抗战题材的中短篇小说。新中国成立后,她于1958年写下《青春之歌》,此后又写下了《芳菲之歌》《英华之歌》,为革命者的青春留下了壮美的长歌。除了“青春三部曲”,她还创作了大量剧本、散文和近百万字的中短篇小说。正如杨沫自己所说的那样,“一个作家应当呕心沥血,把最美好、能感动读者、能净化读者灵魂的作品献给人民”。

  “我们不是为了金钱而写作,不是为了个人的名位而写作。我们的笔尖凝聚着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深挚的爱,凝聚着对真理、对人类进步事业深深的爱与向往。”杨沫的这句话教导、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不断前行。铁凝谈到,杨沫在从事文学艺术界相关工作时,始终坚持“二为”方向,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广泛团结作家。接触过她的人无不被她的平易近人、豁达宽厚所打动。在离世前,她立下遗嘱,把《青春之歌》的版权以及一批手稿、文物悉数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她的高风亮节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今天缅怀和纪念杨沫先生,就是要从她留下的宝贵遗产中汲取力量,体悟肩上神圣而光荣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青春之歌》是一部经典,更代表着一种精神。纪念座谈会上,几代读者会聚一堂,共同谈论这部让他们心潮澎湃的作品。他们中年长的已近古稀,年纪较小的仍在大学读书,说起《青春之歌》,却都一样被打动、被震撼。谈起小说里的人物,他们如数家珍,那些人物仿佛就出现在他们身边,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重要伙伴。坚定的信仰,远大的理想,熔铸在有血有肉、气韵生动的作品之中,彰显出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热情。杨沫的亲朋故友回忆了与她交往的点滴,邵燕祥特意致信缅怀,谢芳朗诵了电影《青春之歌》的台词片段……在他们看来,纪念杨沫的最好方式就是重温她的作品,读其书然后识其人。

  怀念故人,更为激励来者。李冰在主持会议时谈到,《青春之歌》蜚声海内外,小说所展现的崇高精神和理想激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散发着历久弥新的光辉。它是青春的赞歌,更是时代的颂歌,既凝聚了杨沫的个人阅历和感悟,也体现了时代的责任担当。他说,杨沫的一生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福祉休戚相连,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今天,我们正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时代,要学习她坚定的理想、执著的信念和精神,承担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学习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的创作品质,努力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激发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热情。

  终其一生,杨沫都是革命的歌者,她高擎着青春的火炬,满怀激情地探求人生和社会的真理。在她的笔下,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华民族的复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追忆斯人,方可砥砺前行,沿着《青春之歌》照亮的方向,新一代青年也将无悔于青春年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