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赫拉巴尔: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25日09:41 来源:光明日报 刘彬
赫拉巴尔肖像 资料图片
赫拉巴尔河畔小城三部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由其作品改编的电影屡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的文学奖更是青睐他

  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作品《过于喧嚣的孤独》《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等屡获捷克国内出版社、作协、文化部授予的各类奖项,意大利、英国、匈牙利和德国慕尼黑的文学奖更是青睐过这位捷克功勋艺术家。他就是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捷克共和国著名作家。

  为纪念赫拉巴尔100周年诞辰,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与北京出版集团近日联合举办了赫拉巴尔文学分享会,吸引京城作家、读者、翻译家近百 位,共同缅怀这位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此后,赫拉巴尔生前随身携带的捷克文《道德经》等珍贵资料,在首都图书馆和北京蓬蒿剧场展出,参观者络绎不绝。

  “如果用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写作,他早已获得最负盛名的文学奖项”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捷克著名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和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为人耳熟能详。而对于赫拉巴尔的名字,似乎不为大众读者所熟 悉。但在捷克,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其作品《过于喧嚣的孤独》,位列捷克《星期》周刊选出的“20世纪50大捷克小说”第二,仅次于哈谢克的《好兵帅克》。

  赫拉巴尔的作品,从处女作《底层的珍珠》开始,被改编成电影的有《底层的珍珠》《线上云雀》《一缕秀发》《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巴比代 尔》《温柔的粗人》《天使的眼泪》《过于喧嚣的孤独》等,且多部获国际大奖。与小说《严密监视的列车》同名的电影,于1966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另 一部由小说《售屋广告:我已不愿居住的房子》改编的电影《失翼灵雀》,于1969年拍摄完成,却在捷克冰封了20年,解禁后,随即获得1990年柏林影展 最佳影片金熊奖。《过于喧嚣的孤独》命运亦与《失翼灵雀》相仿,这部小说于1976年便完稿,但迟至1989年才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赫拉巴尔一生创作实绩丰厚,身后结集成19卷合集,是捷克国内的长销书。迄今,他的77种书以27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的33个国家发行。

  赫拉巴尔的作品是想象力超凡的创作,充满幽默、诗意与悖论、荒谬。对于人类个体与生活,赫拉巴尔极具洞察力。捷克著名作家伊凡·克里玛说,“我毫不怀疑,如果赫拉巴尔用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写作,他的作品早已经获得最负盛名的文学奖项了。”

  米兰·昆德拉这样评价赫拉巴尔:如若有人要为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结束后的时代命名,他必得称之为赫拉巴尔时代。这种评语足以证明赫拉巴尔在捷克的不容忽视也不可替代的位置。在首都布拉格北郊,民众为纪念其国民作家的身份,修建了一面“赫拉巴尔纪念墙”。

用充满诗意和善意的眼睛,去发现底层珍珠的熠熠闪光

  “最大的英雄是那些每天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人,是那些在社会的垃圾堆上而没有掉进混乱与惊慌的人,是意识到‘失败就是胜利的开始’的人。” 一生从事过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炼钢工人、废品收购站打包工等多种职业的赫拉巴尔,对其作品中的人物给予同情和爱怜,他融入他们的生活,以文字发掘他们心 灵深处的美。他说,我所述说的对象,曾经是,现在仍然是生活,普通人的生活。

  捷克人说,米兰·昆德拉的文章过于深邃,读起来有沉重感;而赫拉巴尔则像是啤酒馆里坐在你桌子旁的熟人,他将无数奇特的故事娓娓道来,幽默 而富有哲理,这才是纯正的捷克味道。赫拉巴尔独特的风格和题材直接影响了捷克文学的发展,他把对这个世界边缘人的完美注视和倾听搬到自己的小说里,他坦然 地把普通人的聊天与深邃的哲学思维糅合在一起,用充满诗意和善意的眼睛去透视灰暗的日常生活,发现底层珍珠的熠熠闪光。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龙冬是赫拉巴尔作品在中国的引进者和推动者。谈起初次接触赫拉巴尔作品时的感受,他说,赫拉巴尔有点儿苦中作乐 的感觉,可能是无奈之举。“他的风格又是很幽默的,很滑稽的,像卓别林的电影。”龙冬记得赫拉巴尔曾经说过,我们一直笑着看下去,最后留下来的是眼泪。 “他的这些表现正像捷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以及捷克境内的伏尔塔瓦河,表面平静,但是内心是不屈服的。”龙冬说。

  “赫拉巴尔对哲学、对社会思想的关注从来没有中断过,他对黑格尔、康德,以及对中国的老子,都有研究。”赫拉巴尔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 格非非常喜爱的作家之一。格非说,“赫拉巴尔的很多作品都让我感动,其中的故事情节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夸张性,也带有非常多的想象成分,这充分体现出他跟 社会现实的联系。”

  “赫拉巴尔的小城故事带来了粗粝的、狂欢的波西米亚风,让人想起马尔克斯的魔幻小镇马孔多、萧红寂寞无奈的呼兰河、废名挥之不去的桃园、巴 别尔苦难黑色的敖德萨、舍伍德·安德森的虚妄焦灼的温斯堡,甚至奈保尔的古怪的米格尔大街……世界很大,小城很多,有无数的小城让我们禁不住要屏息凝神, 为之怦然心动。”读过赫拉巴尔河畔小城三部曲的读者成刚如是说。(本报记者 刘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