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李 浩:探讨技艺的多重可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21日08:51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 浩

  巴尔加斯·略萨曾说过,“小说这个种类有一种无节制的禀赋。小说喜欢繁衍,故事情节喜欢像癌细胞那样扩散。如果作家抓住了小说的所有线索,那作品就会变成真正的大森林。因为小说是在时间里进行的,而时间是无限的。所以我认为,在小说的雄心里有这种要包罗万象的思想。”在阅读张志强的《军事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研究》时,这句话有几次突然地冒出来,让我有了更深的恍然。在我看来,张志强的这部书是阐示并帮助我们理解长篇小说那种“无节制禀赋”的,是对故事繁衍方式的解析与梳理,是对小说技艺的深入言说。

  小说的技艺,包括对技艺的研究,在时下文学界依然稀缺,它遭受着可怕而无知的漠视,当然,也造成某些所谓学术书本间的“互文繁衍”或“自我繁衍”,不及物而且陈旧,造成我们的小说写作和小说审美只在相对的低水平徘徊,缺乏高度。书中,张志强借用埃德温·缪尔之口说出他对创作技巧作用的理解,他说,对作家而言,“他可以不知道这些法则,关键是他应当遵守这些法则。”《军事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研究》就是从探讨长篇结构模式出发的:从《一千零一夜》中故事生长的空间形式开始。以军事题材为主的长篇在这部书中充当着显要的例证,张志强让理论做到了与具体文本最切入、最本质的贴近,就像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所做的那样。

  结构模式这一话题自有它艰深、专业之处,而且很容易变成那种互文繁衍的学术书——然而在张志强那里,从综合前人经验的基础出发,他做出了自己的发现与提供。他努力深入并且浅出,致力在学术话题中使用相对日常、直接、质朴的语言,有意将壁垒性的障碍消除,努力让这本学术性很强的书成为写作者可以充分受益的指南。譬如,在“历时性结构模式”中,张志强不仅指认历时性结构模式长篇小说的主要特征、基本模式及创作技巧,还分别以《堂吉诃德》《亮剑》《好兵帅克》《桥隆飙》《我是太阳》《我的兄弟叫顺溜》《吕梁英雄传》《百年孤独》等长篇小说为例详解细说,还配以图示进行更直观的解读。在阅读中,我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不是张志强用他的方式向我指认,我对它的认知并不明晰——要知道,结构是埋在故事、细节和语言之下的,我也没有意识到统一在“历时性结构”样式下的直线型结构、鱼鳞型结构、链型结构之间的差别。

  “共时性结构模式小说具有‘横断面’的特征。共时性结构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横断面、事件的横断面、人物的横断面、社会生活的横断面的特征,它是截取某一段时间、某个一事件、某一段生活取其共时的部分予以展现”,在理论上如此阐释当然准确,但,我更想看到鲜活,更想知道在具体文本中,那种“共时”是如何做到的,妙处在哪儿,深入到具体文本中该如何解析,给我和我写作的启发又在哪儿——像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中做到的那样。《军事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研究》满足着我的这一愿望,张志强似乎深谙像我这样的读者的心理,于是一边抽丝剥茧,准确而精确地解析:《玉米人》的共时性是如何完成的,《绿房子》是如何完成的,徐贵祥《历史的天空》又是如何完成的……张志强给我和我们指认路径,并时时提醒,停一下,此处的风景值得留恋,值得思忖。

  在读到张志强说《绿房子》“作品每一部开始之初,叙事的焦点都凝聚在圣玛丽亚·德·聂瓦镇和圣地亚哥河上。在这两个空间上展开故事的叙述,而后,叙事者以变化多端的的手法将其他不同的空间形式不断穿插、铺设,时间的转换与空间的变动都是以并进的方式进行的”时,我似乎感受到一击,之前横在我和《绿房子》之间的高墙一下子倒塌了,我得以在其间顺畅穿行,甚至小有得意:我进来了,我得到了。

  我不想忽略掉零时间结构不提,因为在这里,我读到了那种心有戚戚——我曾多次思考过文学中出现的时间以及“零时间”的问题,但我对这个概念完全无知,也更不了解结构:我完全处在一种自发状态,只有随感、体味。阅读张志强的这本书时,我恍然,会心,并时时勾起我的创作欲望——在我看来,一部能够勾起创作欲望的小说肯定是弥足珍贵的好小说,而一部理论书,能有如此的效果,在我的经历中还不多见。

  张志强的《军事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研究》在梳理军事长篇小说结构特点的同时,也精心指出了某些不足,譬如英雄叙事中的简单化倾向:1.一个农民受到了战争的威胁与损害;2.他参加了一支反侵略的队伍;3.他成为了英雄。譬如小说创作观念陈旧、重复、仿造现象普遍,缺乏内在刻画和思想深度,缺乏更精心、更具技术性的写作手法……我认为,这部书的完成很大程度上是作者带着问题意识去写作的,张志强希望通过结构模式研究为文学尤其是军事长篇小说的写作提供技术辅助,延伸技术的可能,正如他在第一章中所说:“军事长篇小说创作有着一批活跃的创作队伍,特别是现当代以来,军事长篇小说的创作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在国内有着众多阅读群体的优秀作品。我们认为解构、剖析这些作品,研究其基本的结构模式对于当代军事长篇小说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我相信,这个实践意义,不仅仅只针对于军事长篇小说,它应是具有普遍性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