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徐小斌:重复创作只是匠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2日09: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上官云) 前段时间,国内著名女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徐小斌小说集在北京出版,5月上旬,收录在该文集中的《炼狱之花》获得加拿大国际“大雅风”文学奖虚构类小说第一名。21日下午,一向低调的徐小斌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她表示,与前期相比,获奖作品的风格有重大改变,因为重复制作只是“匠人”;对于莫言曾赞其作品优雅一事,徐小斌笑着承认,并称曾想改编他的作品但未如愿,“现在我很少当编剧,因为在电视制作圈编剧没地位。”

  作品风格多变:重复制作的只是匠人

  徐小斌自1981年始发表文学作品,代表作为《羽蛇》、《德龄公主》等。曾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等重要奖项,被称为中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出版于1998年的《羽蛇》可谓最具代表性,此前已由世界著名出版社Simon & Schuster买断并译为英文版在全球发行,还曾是列入西方顶级出版社国际计划的中国作品。而最新获奖的《炼狱之花》则是一部现实与魔幻写作手法相结合的长篇讽刺小说,单就作品风格而言,已经发生不少改变。

  对此,徐小斌表示,自己的小说风格其实一直在变,乃至各自迥异,“我是根据小说题材来确定文章风格。”徐小斌介绍,比如《德龄公主》描述的是晚清故事,再使用《羽蛇》中那类巴洛克语言不太合适,于是改为明清华本式的对话方式,读起来类似《红楼梦》。

  “我知道这是一种不讨好的行为,因为每次风格的变化都会甩掉一批粉丝。”徐小斌调侃,但这也是一种自我挑战,“我自小学习画画。书画相通,我始终认为,重复制作的只是匠人,而艺术家需要尊重原创精神。”

  话虽如此,但徐小斌也说,等过段时间会将自己的写作风格稳定下来,“今后创作会以短篇为主,同时尽量挤出时间,筹划一部长篇。”

  忆与莫言交往:获赞优雅 曾想改编其作品

  由于开始创作的时间较早,徐小斌虽曝光率较低,在文学圈声誉却很好。她近期出版的小说《天鹅》更被莫言赞为“优雅”。

  徐小斌和莫言都在上世纪80年代出道,一直以来对彼此的作品都比较很欣赏。提到原因,徐小斌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作品都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我非常喜欢莫言的小说,尤其是早期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徐小斌透露,她还曾在莫言获得诺奖的第一时间为他的作品作评,获得莫言的肯定;也曾想利用身为央视编剧的身份改变莫言作品,但是很遗憾,最终未能达成所愿。

  徐小斌与莫言最初的会面颇有戏剧性。大致在1996年前后,徐小斌受邀至美国讲课,在那里见到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

  “莫言是中国作家中‘走出去’比较早的。葛浩文当时已经开始翻译他的作品,便拜托我转告莫言,自己很看好他的文章。”徐小斌回忆,此后自己趁着一同吃饭的机会如约将此事告知莫言,自此正式结识,“2011年我们几个人还一同出访澳大利亚,在当地举办的对谈中交流的很愉快。”

  揭秘编剧圈:在电视制作中没地位

  近一段时间以来,似乎是以编剧宋方金与著名演员宋丹丹的“两宋风波”为导火索,国内一些编剧纷纷开始发泄不满,不断爆出待遇低、演员改戏等消息。身为国家一级编剧,徐小斌认可这种说法,“编剧在电视制作圈没地位。”

  这也正是徐小斌担纲编剧次数较少的原因。她笑着表示,比起作家来说,当编剧获得的收入可以成几何倍数增长,但凡是不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作品,她均不会接手,“否则有第一次就有下一次,这会对我的创作风格造成极大影响。”

  以近期的《虎符传奇》为例,这部由冯绍峰、杨幂主演的作品,却被徐小斌在编剧角度判定“失败”,“我直接写的剧本,配套的拍摄班子也都不错。但是最后收效却不好。”她说,与文学这种个人化的劳动不同,影视剧是集体劳动,编剧在其中仅是很小的一个环节,在之后的配合中,每个环节都可能会有递增或递减现象,后者出现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前者,“这样一来,最后的成果很可能不是你的初衷,但又无法怪罪谁。”

  徐小斌分析,目前中国影视界在制作商存在类型化现象,比如《潜伏》的火爆便带出一批谍战剧,“这样做编剧省力又挣钱,但只是个人获益,对影视剧文化发展的好处不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