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中外诗歌交流应聚焦当下场域 “2014·中法诗歌节”在京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9日09:00 来源:中国作家网

  “我从你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一支芦笛”,“我耽爱着你的欧罗巴啊,/波德莱尔和兰波的欧罗巴,/在那里,/我曾饿着肚子/把芦笛自矜地吹”;“在这里/芦笛也是禁物”,“在它出来的日子,/将吹送出/对于凌侮过它的世界的/毁灭的咒诅的歌”。这是诗人艾青在纪念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诗作《芦笛》中的一些句子,它生动地呈现了法国的自由精神和诗歌创作对中国诗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日前,雅克·达拉斯、安德烈·维尔泰、泽诺·毕阿于、琳达·巴罗斯等法国诗人从彩色的欧罗巴、美丽的塞纳河畔来到中国,和数十位中国诗人一起参加由中坤诗歌发展基金、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中国诗歌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4·中法诗歌节”。

  5月7日,中法两国的30多位诗人汇聚北京大学,就“诗歌的历程与场域”这一话题进行交流。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说,中国人总是对法国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钟情法国的文学、美术、哲学,欣赏法兰西的伟大、浪漫和激情。在诗歌方面,法国众多诗人的名字闪闪发光,像无比绚烂的漫天星斗,比如雨果、波德莱尔、兰波、艾吕雅、马拉美、魏尔伦、瓦雷里、阿波利奈尔、圣-琼·佩斯等。这些代表法国的理想和智慧的诗人,是中国诗人的朋友,甚至是中国诗人的老师,中国诗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为理想、为自由歌唱的方式和语言。在新诗的早创期,李金发、穆木天等诗人不断地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中汲取养分。新诗百年历程,从浪漫主义发展到现代主义,我们都可以看到法国诗歌带给我们的灵感。后来,艾青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一支芦笛,在中国,这支芦笛化作了一支呼唤黎明和太阳的号角。可以说,法国诗歌是我们诗歌灵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经过一代代译者的努力,法国诗歌不断地被翻译为中文,持续地对中国诗人产生影响,但这种诗歌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诗人安德烈·维尔泰谈到,中国的思想和诗歌对法国诗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雨果在他的作品中就有很多关于东方的想象。特别是圣-琼·佩斯、克洛代尔、谢阁兰,他们都曾经来过中国,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深入到这些丰富的思想之中,产生了很多的创作灵感。其实,在其他并不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法国诗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诗歌的印迹。

  正是因为这些密切的“交往”,中法两国诗人对彼此的诗歌创作并不是太陌生。但这种“不陌生”也有着极大的“不对称性”。诗人骆英说,中国诗人对法国诗歌的了解相对充分一些,而法国诗人一谈到中国诗歌,更多提到的是李白、杜甫。实际上,我们对法国诗歌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那些相对经典化的诗人,对法国诗人当下的创作情况并不太了解。这说明彼此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即使有交流也大多是关于“诗歌历程”的交流,对“当下场域”关注得还不够。从“历程”转到“场域”,是中法诗歌交流应有的变化。中坤诗歌发展基金会这些年来积极推动中外诗歌之间的交流,这次中法诗人之间交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确,“2014·中法诗歌节”无疑为两国诗人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诗歌场域”。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谈到,诗歌之间的交流是困难的,必须通过优秀的诗歌译本;但诗人之间的交流却很简单,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就能了解彼此。中法诗歌节为两国诗人搭建了很好的沟通平台。诗人胡续冬说,以往我们对法国诗歌的理解,不仅来自相关的诗歌译本,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德里达、福柯等思想家的论述来间接获得的。这些方式终究都隔了一层,通过现场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法国诗人的雄辩、博识,这是非常珍贵的直接体验。琳达·巴罗斯谈到,在诗歌交流的“场域”中,我们可以激发出新的诗歌体验,找到新的创作视野。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东西方的传统结合起来,使之变成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空间。诗人任洪渊、王家新认为,在交流、接受之后,诗人之间需要有创作上的回应。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废名、戴望舒等诗人在接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的同时,结合中国的诗歌传统,写出了焕然一新的诗歌,这就是很好的回应。

  在交流中,两国诗人都谈到了诗歌散文化的问题。雅克·达拉斯说,法国的诗歌原来都是很短的,后来音节慢慢拉长,押韵方式也变得五花八门,慢慢形成了散文化的趋势。这导致诗歌面临其他文体写作者的质疑,比如小说家会说,“我们所写的小说才是真正的诗歌,因为比你们的诗歌更有诗意”。这种散文化的趋势,是因为我们要追赶时代变化的脚步导致的。诗歌评论家吴思敬谈到,诗歌散文化是出于表达自由生命状态的一种需要。原来的格律化可能构成了束缚,所以诗人们就开始尝试自由诗,但现在有些作品连行都不分了。分行还是诗歌应该坚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狭义的诗歌与散文、散文诗区别开来。诗人西川就写不分行的诗歌,他说,诗歌的灵感可能来自历史或现实,也可能来自前有的文本。但无论来自哪里,都要诗人重新发现语言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思想方式,并试图用相对应的诗歌形式表达出来。然而,不分行,不代表不注重诗歌形式。在诗歌创作中,诗人总会根据自己的写作状态,去“冒犯”一些原有的东西。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生存课题,而诗歌应该在其中发挥作用。中国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张同吾谈到,诗歌是洗涤污浊的清泉、抚慰灵魂的琴弦。我们应该以诗歌的名义,呼吁要尊重人的自由、个性与尊严,让不同民族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和谐相处,共同营造美丽的精神家园。泽诺·毕阿于说,诗歌让我们变得与众不同,我们应该坚信诗歌的能量、词语的魔力,用诗歌去表达那些潜伏着的激情,去观照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处境。

  在交流会后,两国诗人当天还在北大举行了诗歌朗诵会,共同感受中法诗歌的独特魅力。5月8日,诗人们来到北京西郊的金仙庵,参加了法国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圣-琼·佩斯纪念亭的落成仪式,并现场朗诵了其代表作《远征》选段。在随后的4天里,诗人们还将前往黄山、银川参加诗歌研讨、诗歌朗诵等多项活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