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雷 达:尊重生命 抵抗遗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8日09:04 来源:中国作家网

  《非典启示录》的写作姿态和探索精神都是很值得称道的。正如作者所说,一个民族若不能把灾难变成财富,就是真正的不幸。然而,倘若要真正把灾难 变成财富,却又谈何容易。拿对非典的反思来说,并不是喊几句空洞的口号,发一通豪言壮语即可奏效的,它需要深刻冷静的反思,需要科学求实的态度,需要重回 现场,需要重新梳理时间表和许多重要的节点,这才有可能得出比10年前更深化、更可靠的结论;与此同时,还要求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上,站在以人为本的、 呼唤伟大人道精神的高度,总结一些规律性的经验,才能具有真正的启示力。王宏甲的这本书正是向着这个目标的努力。

  作者说,传染病是人类生活中的大敌。然而,不论古代的天花、鼠疫、霍乱、斑疹伤寒,还是20世纪令人惊骇的艾滋病,都还没有追踪出最早的病毒从 哪儿来,如何人传人,传到世界各地,而只有SARS,第一次呈现出“或可如此追踪”的可能。他的这次写作,也就是一次追踪和溯源。当然不仅仅是对病源的学 理性的追踪;主要的、是对全民族众志成城,狙击非典所表现出来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充满大爱与美德的民族精神的追踪,也包括对许多教训 和失误的追踪与反思。作者说,10年了,抗非典虽告结束,但非典的伤口还在,还有许多事情看不真切。他的写作,也是为了看得更加清楚。

  王宏甲的写法是,拉开时间距离,重归现场,重温噩梦,虽有理性的冷静,但其叙述过程是比较感性的,为的是尽可能让事实还原,其主体是隐蔽的,沉 得住气的,对一些重要事实照着本来面貌呈现,并不大声疾呼,也不作简单的评判,甚至借用了一些小说的叙述手段。在谈到一些相关重要人物时,穿插得体,能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回溯非典发生、传染、救治、遏止的全过程中,作者力求全面而客观。全书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了对真实和真相的反复认识。

  作者表现出鲜明而独特的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眼光。例如,在叙述阿尧、黄杏初、周老板等几个非典的最早的传染者时,作者就显得非常宽容和理解他 们内心的苦闷。这些最早的传染者,其发病过程、传染过程,充满了戏剧性、神秘性、恐怖性,他们确实给许多人包括医护人员带来了生命危险甚至死亡,危害极 大。于是,他们中有的人虽痊愈出院,却因此而产生巨大的道德焦虑,痛苦不堪,觉得对不起天下人,以至失踪、避世。他们中也有像周老板这样刁钻、不讲理的, 他被人称为毒王,他的破坏性确实吓人,于是连带的问题便是,像这样的人该不该抢救?抢救他要付出何等巨大的代价。但在作者看来,这些传染源也是无辜者,对 他们同样要充满爱,要一视同仁,要全力拯救。

  健忘症是可怕的。好了伤疤忘了痛,似乎成了我们的集体无意识症候。这本书就是为了抵抗遗忘。“抵抗”不能流于空喊,那就要看你是否真正做到以人 为本,关怀人,把生命放到第一位,能否用一种较为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了。对作者来说,要看作品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了事件本身的时空意义,达到了触发更为长久 的思考和更为强烈广泛的感染效果,要看作家通过深入探究,有无化灾难为智慧,化灾难为科学,化灾难为财富,化灾难为清醒的能力。这本书通过全面回顾战胜非 典的过程,从广州保卫战到北京保卫战,再到香港保卫战,从卫生与民生话题引到当今的医疗改革,关键是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力肯定人的主体能力,发扬民族 精神。

  报告文学是以其强烈的现实感、现场感而征服读者的文体,作者总是不畏艰险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迅速、真实地把第一手最鲜活的事实提供给读者,不 少佳篇为此受到读者的激赏。然而,报告文学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事后反思的功能:在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和淘洗之后,富有哲理和人文深度地对以往重 大事件进行反刍和反思,提供有价值的启示。这后一功能似乎还没有得到长足的发挥。《非典启示录》在这方面同样带来了启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