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赵德发:用小说“描绘”中华文化基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8日15:58 来源:大众日报

  3月15日,著名作家赵德发在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举行《君子梦》、《双手合十》新版签售会。多年来,从农村题材到宗教题材,赵德发以对传统文化的淋漓书写,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赵德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想用长篇小说表现中华文化基因的存在形态。”

  被中华文化长绳“捆”住了

  签售会场面火爆,有来自广东、吉林、山西等地的读者慕名而来,短短一个小时签售出800余套。

  山西太原的读者朱菘岳更是购买了100套书籍,他说,将在自驾游时作为礼物送给全国各地好友。

  谈及签售感受,赵德发说:“读者喜欢,我心情特别激动。这次再版,为了更方便读者阅读,我也接受了出版社提出的好多建议,比如在章节设置上有些新变化。”   “让写作贴近中华文化之根,是我多年来的追求,《双手合十》、《君子梦》就是我这种追求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中华文化的梳理和重建,一直是赵德发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家喜欢、肯定这两本书,并不是我这书写得有多么好,而是我们大家骨子里都有一份中华文化基因,都希望能让这份文化基因提纯复壮,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具意义,让我们生存的世界更加美好。”

  如何在小说中展现和诠释中华文化的内涵呢?赵德发形象地解释道:“我想用长篇小说表现中华文化基因的存在形态。中华民族有一套独特的文化基因,它体现了文化积累,彰显着文明印记,绵长而复杂。生物的DNA是双螺旋结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则是由儒、释、道这三条紧绞密缠的文化线索拧成的长绳。”

  正是这条长绳“捆”住了赵德发,让他甘坐冷板凳,沉静思考,默默写作,“这条长绳优在何处,劣在何处,到了今天,它是怎样的存在形态?在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程中,它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功用?我用我的长篇小说作了些探索。”

  能把“乡土”写出名堂不容易

  赵德发的“农民三部曲”《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创作历时数年,以丰富的文化思考和理性批判,彰显出作家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坚定的文化自觉。

  如此大规模的文学书写,离不开知识储备的厚积薄发。赵德发推崇古典小说的阅读。他说,这种阅读对自己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在情节设置方面,《红楼梦》、《老残游记》等名著使他受益颇深。  从古典中汲取写作营养,从古事中领悟当下教益。正如在《君子梦》中,赵德发塑造了许正芝这一君子形象:此人把儒家理念奉为圭臬,自己是君子,还想把全族人都调教成君子。他用的办法也很奇特:每当族人作恶,他就要在脸上烙出疤痕以记耻。他的努力起到一定效果,但最后还是没能实现抱负。

  《君子梦》沿袭了赵德发对农民问题的一贯思索,将关注点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转移到农民与道德的关系上。在创作之初,为写好儒家文化在农村的传承,赵德发阅读了大量儒学经典,甚至翻烂了许正芝推崇的《呻吟语》。“在这部作品中,我理出了‘千古圣贤只是治心’这条线,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然而,尽管有了两千多年的悲壮努力,结局依然是世风日下。看到许正芝的结局,我们不能不意识到,治理社会,改良人心,还是要德法并重。”

  赵德发既冷静考察尘封的乡村历史,又热切注视乡村现实,这一部部乡土题材的小说,也逐渐把他锻造成一个“乡土作家”。对此,赵德发坦言,最初很介意别人给自己贴“乡土”的标签,“我学历不高,出身于农村,进入文坛也是靠了一批乡土小说,那种来自农民子弟骨髓里的自卑感,让我很不情愿被人看作‘老土’,很不情愿戴‘乡土作家’这顶帽子。”

  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出版后,曾有人评价说,“赵德发没大有文化,但小说写得不错。”后一句虽是表扬,但前一句让赵德发深受刺激。“没大有文化”的他铆足劲写出表现儒家文化的《君子梦》。“其实,我这种心理十分可笑。中国就是一个乡土的中国,写好乡土,是中国作家的一份责任。再说,一代又一代的作家都写乡土,能写出名堂很不容易。”

  “写有所悟”十多年没害过牙疼

  作为内地第一部反映当代汉传佛教的长篇小说,《双手合十》不论在题材还是构思写作都颇有难度,耗费了赵德发大量心血。

  赵德发最终还是顺利克服了这些困难。谈及此中“秘诀”,他透露:“我主要靠两条,一是扎扎实实的读书,二是深入细致的采访。我读了上百本有关的书籍,做了大量笔记。我走了全国几十座寺院,在好多寺院中住过,结交了许多道人僧人,了解了他们的宗教生活与所思所想。”

  实地的考察和探究并不能代替文字的表达,要写好一部书,还需要作家缜密的思考。赵德发从宗教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宗教现象及其意义,“作家不是教徒,但一定要拥有悲悯情怀。人世间为何有这么多的苦难?人类为何在整体向善的同时又有着那么多的恶行?人类在宇宙结构中居什么地位?可贵在哪里,可怜在哪里?怎样提升自己?诸多问题要通过作品,作出一些回答。”

  急性子、执着的赵德发也因为写作这一题材有了很多感悟。“我原来是个急性子,一遇上事就着急上火,牙疼,嘴唇起泡。年轻时,执着心很强,自己想干的事情一定要干出名堂。自从接触到宗教文化之后,觉得以前的我太可笑了,心态渐渐平和、平静。我尽量用平常心对待一些事情,懂得了随缘任运。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我这十多年从没害过牙疼。”

  “乡村,是我的生命之根;城市,是我的栖身之处;宗教世界,是我的心灵归宿。”身居城市的赵德发对三者的地位有着自己的认识,“但我并不会皈依某一宗教,成为教徒,而是说,只有传统文化才会抚慰我的心灵,让我对这个世界有更加透彻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三个世界也是可以打通的,出世情怀与入世成就一番事业并不矛盾。”□ 本报记者 卢昱 王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